Zynga會確立數據處理公司的江湖新地位,還是新一輪趨勢性公司失意泡沫的開始?
阿貓阿狗正在爭當華爾街的新寵。7月2日,社交游戲公司Zynga正式申請IPO,融資10億美元。這是繼2004年Google上市以來最大的一宗高科技公司IPO。它的估值高達200億美元,幾乎是近期計劃IPO的科技公司中最高的一個。
Zynga的潛力可能還不止于此。7月7日,馬克·扎克伯格確認Facebook的用戶量已達7.5億,其中40%的用戶上線就是為了玩游戲。作為這個平臺上的第一大游戲商,Zynga已遙遙領先。憑借Farmville等游戲,Zynga在Facebook擁有2.32億月活躍用戶,幾乎是同平臺排名第二游戲商的8倍。Facebook的名字在Zynga的招股書里出現了200多次,分析師紛紛從兩者的緊密關系判斷這次Zynga首次公開募股是Facebook IPO的一場預演。后者計劃于明年上市,目前估值已達1000億美元。
按照現在全球互聯網公司市值來看,目前排名前三的分別是谷歌、亞馬遜和騰訊。做微支付生意的騰訊已擁有590億美元的市值,靠賣虛擬物品賺錢的Zynga與其盈利模式類似。
Zynga是個硅谷公司中的異類。一年以前,《第一財經周刊》認為它更像山寨版的騰訊:它同樣做微支付的生意,毫不留情地復制別人的游戲創意以及迅速收購更小型的游戲公司─這些手段讓Zynga看起來不大像一家創業公司。至于它們并不討巧甚至還有點邪惡的盈利模式,按照美國律師事務所McDermott Will &Emery硅谷辦事處合伙人李爾·努奇(Lior Nuchi)的說法,則是“人們越來越愿意將原本用來看電影或吃冰淇凌的錢投入到虛擬商品和游戲中”。
說明異類理由的清單可以拉得很長。比如包括CEO馬克·平克斯(Mark Pincus)在內的所有高層管理者無一不在40歲以上;這家技術公司看上去沒有很明顯的核心技術,似乎更擅長各種洞悉消費者行為的營銷技巧;以及,它對Facebook的致命依賴。Zynga在招股書的“業務風險”里不得不提到:“如果無法與Facebook保持良好關系,我們的業務將受影響。”很多人擔心一旦Zynga與Facebook疏離,雙方的流量都會劇減。
這是Zynga與一家成熟的互聯網公司最大不同之處。雖然Zynga一直在尋求通過移動游戲來使公司業務多元化,但截至目前,Zynga所取得的絕大部分收入還是依賴于Facebook廣泛的用戶群。利用募集到的資金擴展平臺是Zynga最顯而易見的目的。平克斯也在發給潛在投資者的信中表示,他將把業務推廣到包括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在內的所有設備中。
除此以外,由于每天要處理大量的數據,Zynga目前依然靠第三方托管公司服務─亞馬遜網絡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來支持每月超過2.8億的活躍用戶群體。平克斯在 7月5日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招股說明書里表示,Zynga已經認識到投建數據中心的重要性,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投入1億美元至1.5億美元,建設自己的數據中心。“通過公開發行股票,我們希望Zynga在游戲上的投入能比歷史上任何一家公司都多。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繼續在服務器、數據中心和其他基礎架構上進行大投入。”
這是個少見的想法,目前只有谷歌、蘋果和Facebook等大型公司才會投資興建數據中心。但事實上,從2007年開始,Zynga便把籌集到的數億美元都用來招募工程師和購買服務器。2008年秋天加入Zynga擔任CTO的卡迪爾·李(Cadir B. Lee)被委任的任務便是建造游戲行業最大的數據倉庫,目前,這個數據倉庫每天要處理15TB的游戲數據。
Zynga的制勝秘訣之一在于其迅速。作為亞馬遜CEO杰夫·貝索斯的好友,平克斯在創建Zynga初期便與亞馬遜結盟,使用后者的亞馬遜網絡服務。卡迪爾·李在去年9月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設計出應用并迅速向龐大的用戶群體進行推廣,這是Zynga的一個競爭優勢之一。
舉例來說,Zynga并不是第一家推出農場類游戲的公司。在Zynga推出FarmVille之前,Farm Town便已經問世。但是在用戶數量突破1000萬之后,Farm Town的發展便遭遇到了瓶頸。通過收購一家叫做MyMiniLife的小公司,Zynga推出了農場類游戲FarmVille。而這款游戲的用戶數量能夠超越Farm Town,主要得益于Zynga的規模,因為用戶數量的增多并沒有導致游戲速度降低,從而影響到游戲玩家的體驗。
卡迪爾·李在去年9月解釋說,“這與硬件數量并無關系,這關系到應用的架構問題。你必須開發自己的應用架構,所以它才能夠利用亞馬遜的優勢。我們正在運營自己的數據中心,還將會開設更多的數據中心。”目前,Zynga能夠在24小時內新增1000臺服務器,以適應用戶需求的突然增加。
平克斯同時在招股書里警告投資者,Zynga“幾乎所有的營收都依賴于一小部分玩家;絕大多數營收來自于一小部分游戲”。很快有知情人士透露,約有1%的用戶為Zynga貢獻了25%至50%的收入。這類用戶被業內人士取了“鯨類”(Wahles)的外號,相當于賭場中的老賭徒。社交游戲公司的大量收入來自于少數用戶并非新聞,但真正令人不安的是,Zynga游戲中的部分玩家每年的花費達到數千甚至數萬美元。曾經有人對Zynga的這種方式提出過批評,指責其吸引玩家上癮,并榨干他們的每一分錢。但業內人士認為,現實情況卻比較微妙:人們在游戲中的行為都源于人性,只要Zynga沒有用欺騙手段吸引人們上癮,便無可厚非。
這是Zynga另一個顛覆意義所在。在大多數傳統游戲公司都在游戲畫面和情節設置上苦心鉆研的時候,平克斯則帶領他的團隊鉆研人性。在Zynga超過1300名員工里,有直接的數據庫維護團隊,但并沒有獨立的游戲研發團隊,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小組。
一旦某個測試成功,就會推廣到所有游戲組里。游戲只分為三類:成功、失敗和不好不壞。失敗的會被迅速關掉,團隊進入下一款游戲或者被打散進入其他項目,但負責人永遠不能再負責新游戲的管控。而對于每個游戲,Zynga倡導的是像樂高玩具一樣拼切:第一步哪個效果最好、最初五分鐘什么效果最好、最初一小時什么效果最好……Zynga的數據挖掘與分析部門主要是Oracle的前員工構成,每個領域都有三萬份左右的報告,包括如何獲取用戶、如何留住用戶和如何引導用戶付費。
《財富》雜志稱Zynga為“今年以來提交IPO申請的互聯網企業中實力最強的一家”。在融資之前,Zynga已經擁有了10億美元的現金。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該公司自2007年秋天便已開始產生現金:2010年年收入近6億美元,2011年第一季度為2.35億美元。除非增速大幅放緩,否則Zynga今年的收入將會輕松超過10億美元。看上去,這是一家經營良好、財務穩定的企業。
不過,也許由于Zynga對Facebook和亞馬遜過于依賴,它的營業利潤率也起伏不定,近期一直處于下降通道。在硬件等方面的持續投入也將進一步提升成本。
與其說Zynga是一家游戲公司,不如說它是社交網絡的一個變體。而對于社交網絡而言,網羅眾多用戶構建SNS服務從來不是目的,獲取用戶活動背后的數據才是。
問題很有可能就出在這里:歷來的泡沫都是出現在“所有人”都認為代表未來的重大趨勢,但這一趨勢還沒表現出強勁盈利可能的時候:電信、帶寬光纖曾是,互聯網也是,現在則是數據挖掘和處理。如果要和泡沫扯上一點關系,未來的泡沫可能就誕生在這里。
Zynga看起來是一家完美的公司,既有盈利能力又有數據處理能力。但只要稍微想一下這些數據處理帶來的價值,就讓人對“數據公司究竟要做什么”這件事心生懷疑。Zynga的持續盈利能力建立在用戶無所事事的時間之上(你也可以把它稱之為一種娛樂),而包括Facebook和大量應用都對廣告趨之若鶩。
還記得《彭博商業周刊》從Facebook辭職的那個數學家的話嗎:“我們這一代最聰明的人竟然都在這里思考著怎樣讓人們去大量點擊廣告,真衰。”
社交因為史無前例地與用戶對話,成了接觸第一手數據的最佳途徑,但至少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大部分數據轉手就給了廣告商。Google+發布才一周多一點的時間,Google的市值就瘋漲了200億美元,之后由于摩根士丹利質疑Google是否能夠真正利用好Google+而下調了其投資評級又使得Google的股價有所下跌。
泡沫依然維系在投資者對于未來的信心之上。谷歌前CEO施密特早些時候對媒體說,“對于一個泡沫,最為普遍的問題是只有等到其破滅的時候你才會意識到這是泡沫。”1990年代,幾乎所有的MBA畢業生都涌向硅谷創辦科技公司,但他們很多都對科技一無所知,這是上一輪科技狂熱的端倪。
看看現在,如果如此之多的數據只是變成那些隨時可以放棄的東西,那么價值堪憂。因為泡沫不一定體現在投資價值上,也可能是我們高估了自己對某些東西的依賴性,比如廣告,比如游戲,比如社交。
估值200億的Zynga到底有沒有泡沫?也許用不著看冗長的投資者報告,去看看那些曾經在半夜起床到開心農場偷菜的人吧—他們現在有多興致索然。
推薦閱讀
據資深游戲行業從業人員老刀透露,《大災變》開服有兩大失誤:一是暴雪的下載方式不適合中國復雜的網絡環境,導致網友下載難,另一方面是《大災變》客戶端少,難在市面購買。 7月15日消息,魔獸世界《大災變》運營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Zynga估值200億:潛力還是泡沫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10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