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記得給好評喲!”有過淘寶網購經歷的市民,對這句話大概不會覺得陌生。為得到一個“好評”,網店老板往往對網購者關懷備至,態(tài)度異常誠懇,有時甚至近乎諂媚。可是近日有商家反其道而行之,在網上公開叫賣“差評”。他們居然提醒買家,“記得給差評喲”!
這些商家叫賣的商品,具體名稱各不相同,但大都是虛擬商品,沒有實物,且“只接受差評”,此外售價低廉,以1元以下居多,有的甚至只要6分錢,基本都“包郵”。買家購買該商品后,就可以給這次交易“差評”。
一個賣“差評”的商家如此介紹商品,“差評不是給店主,而是給讓你不爽的事。拍下后確認收貨,你就可以大罵特罵,收獲一份好心情。”
相對于這種中規(guī)中矩的介紹,有商家說得更具鼓動性,“有人因為東西不怎么樣,但還是被迫給好評而心情不爽嗎?或者每天因為種種壓力憋悶而無法釋放?本店只接受差評,用來發(fā)泄你的各種不爽。給你發(fā)泄的地方!”
大家網購時往往更傾向于選擇高信譽的網店,比如“皇冠”等級這類,這是網店斤斤計較每一個“好評”的原因所在。對于網店來說,歷史交易記錄中的評價非常重要,因為它決定網店的信譽評級。那么,這些只求“差評”的網店,是自尋死路,還是借機炒作?在一個專供淘寶商家交流的論壇里,也有對“把差評當商品賣”的討論。網友“hongnanhua”說:“我甚是好奇,我千方百計、百計千方地求好評,那哥帥氣地只要差評,讓我頓時膜拜。”“賣差評”也被看做是一種炒作,或者幌子。在廈門一家B2C公司工作的鐘女士分析,“開網店本來就難逃差評,把差評當商品賣可以掩蓋投訴類差評記錄,而且還能吸引眼球。最關鍵的是,有人愿意付錢買差評就成。”真是一語中的。
推薦閱讀
團購鼻祖Groupon在美上市前夕,因高估值、龐氏騙局廣被指責之時,Groupon CEO安德魯梅森(Andrew Mason)來到了中國。 6月10日上午,在位于北京嘉盛中心22層的中國合資公司高朋網總部,梅森出現在數家中國媒體面前。>>>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1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