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消息,戴著“中國B2C第一股”光環的麥考林自上市以來股價一路下跌,從最高的17.26美元到如今跌破3美元僅僅半年多時間。這也使得當初投資麥考林的新浪3個月時間浮虧超過3千萬美元。
公司業績被指上躥下跳
去年麥考林上市之初曾經歷“開門紅”,市盈率達到150倍,上市首日收盤價達到17.26美元,比發行價上漲57.36%,總市值達到10億美元,不過,隨后麥考林股價開始持續震蕩下行,并在公布上市以來首季財報當天股價暴跌39.9%,首次跌破發行價。
與此同時,麥考林還數度遭遇投資人集體訴訟。其中,美國律師事務所Sarraf Gentile對麥考林的訴訟,是麥考林遭遇的第三起集體訴訟案。該律所代表所有在2010年10月麥考林首次公開招股時買入該公司普通股的投資者,起訴麥考林公司及該公司某些高管和董事,指控他們違背了美國《1993年證券法案》中的相關規定,在IPO發行中做出了重大虛假和誤導聲明。
訴訟指出,與麥考林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登記聲明相反的是,該公司的毛利潤一直受到成本和支出上漲的影響,從而無法達到預期的業績目標。
麥考林自身業績也不穩定。最新財報顯示,麥考林第一季度總凈營收為481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4930萬美元下滑2.4%,較上一季度6420萬美元下降25%。此外,麥考林第一季度凈虧390萬美元,為上市以來虧損最大幅度。
在過去10多個季度麥考林業績經常上線波動,有點“上躥下跳”的感覺,因此也被業界形容為是“過山車”。
新浪投資麥考林浮虧3千萬美元
今年3月麥考林宣布,新浪和中國動向子公司已經從麥考林兩大主要股東收購117,505,755股普通股(相當于16,786,535股美國存托股) 。其中,新浪斥資6600萬美元收購76,986,529股麥考林普通股(相當于10,998,075股美國存托股),約占麥考林已發行流通股總數的19%;收購價為每股0.8571美元,相當于每股美國存托股6美元。
當時,新浪首席執行官曹國偉曾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夠通過對麥考林的投資進入中國電子商務市場領域。我們相信,對麥考林的戰略投資將增強公司的網絡營銷實力,加強公司的服飾類商品的電子商務平臺。”
不過,麥考林股價一路走低,今日收盤甚至跌破了3美元,僅為2.96美元,與上市首日收盤價17.26美元想去甚遠,總市值較當初的10億美元下跌超過90%,僅為0.88億美元,這使得新浪實際上浮虧超過3.3千萬美元。
實際上,紅杉資本之前持股麥考林60%以上的股份,它需要逐漸退出,如果從二級市場逐步退出,因為流動性比較小,紅杉賣出大量股票會造成股價大跌,因此投資界資深人士、經緯中國合伙人邵亦波(微博)曾對此發表評論說,這筆投資背后的邏輯是“新浪與中國動向接盤,讓紅杉拿回本錢”。
由于新浪CEO曹國偉與紅杉掌門人沈南鵬私交甚篤,甚至有陰謀論者擔憂這起投資能達成可能不僅僅是純生意角度的考量。
實際上,近期以來不光是麥考林,中國概念股幾乎是全線下跌,13只股票跌幅超8%,6只個股跌破52周新低。其中,奇虎360大跌14.66%,下跌3.48美元,收盤報20.25美元,創下上市以來最低價。搜房大跌15.34%報收18.98美元;斯凱網絡大跌10.81%報收6.93美元。
中國企業近期奔赴美國IPO熱潮,阻擋不住“破發”、“下跌”的腳步,近期,在美國上市的人人破發,世紀佳緣都曾經破發,美國股市上的中國概念股一改之前普受熱捧的現象,漲跌不一,尤其是互聯網公司因盈利模式而備受質疑。
有觀點指出,2010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迎來其歷史上最為活躍的一年,而市場的火熱也導致更多資本涌入VC/PE行業,大量新基金的出現、企業估值的不斷高企,使得“泡沫”成為業界越來越擔心的問題,這一現狀也為未來投資人做出決策帶來更多困難。
推薦閱讀
Groupon上市確實是今年互聯網產業發展的一件標志性事件。不過,Groupon上市會不會引發團購網站上市潮卻值得探討。對Groupon上市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它究竟是找到了穩定的盈利模式?還是因為它瘋狂燒錢圈地之后又缺錢了?>>>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11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