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董事局主席陳曉的“揭底”,引發了家電連鎖零供關系大討論,盡管不情愿,國美電器還是再一次無奈地被置于漩渦中心。近日,國美電器副總裁李俊濤、副總裁牟貴先,作為兩個負責具體業務最高級別的高管,接受記者采訪時打破沉默,首次對“進場費”、“開店大躍進”等問題做出回應,“我們不會通過提高點位來增加利潤”。在他們看來,國美正面臨被妖魔化的風險。
“多拿三個點凈利潤就到7%了,但這是不可能的”
陳曉爆出的國美“三宗罪”大致可以概括為:第一,對供應商來說,國美收取的進場費在賣場業內最高;第二,國美從總部到柜臺,每個環節都向供貨商收費;第三,即使海爾、西門子這類家電巨頭,每銷售100元也只能從國美拿到55元回款。而處于弱勢的小家電企業回款拿得更少。
陳曉此后向媒體表示,這并不是自己真實意思的表達,但影響還是蝴蝶效應般被迅速擴大了,有供應商指責國美將返點強硬地從16%提高到19%,有分析稱離開陳曉的國美將采取“大棒新政”,而這些都指向中國零售業由來已久的話題——零供關系。
李俊濤否認了國美巨額進場費和提高返點的說法,稱這些是“胡說八道”。他表示,國美從2009年已經徹底取消了進場費,“誰要是再收進場費,格殺勿論。我們跟供應商把合同外的費用納入合同內,讓雙方成本透明可控。”他表示,目前國美來自供應商的非經營性收入主要包括兩部分,大型節假日和供應商共同制定的營銷策略,國美會掏出自己的費用,供應商也有自己的預算;第二部分就是門店里展臺的制作,各個廠家形象、大小不一樣,成本差別很大,供應商要承擔。除此之外,不存在層級收費的問題。
對于提高供應商的返點,牟貴先承認有商業就會有博弈。“比如說租金漲了,員工工資漲了,我們也會和供應商談,適當地解決問題。對不同的供應商,政策也是不一樣的,要考慮的是怎樣是合理的?”他表示,國美的凈利潤約為4%。“如果我們有本事向供應商多拿三個點的話,我們的凈利潤就能達到7%,但這是不可能的。”
“45元進國美口袋是文字游戲”
事實上,不采取國外的商品經營模式,而采取賣場經營模式是中國的“特色”之一。在供過于求的時代,供貨商必須借助強勢的賣場,要想占領優勢地段,更得付出高額代價。組成家電賣場“后臺毛利”的還有返點,其與進場費一起成為家電連鎖商們最終利潤的重要來源。
家電賣場這樣做的好處是,存貨風險小,讓不同的廠商競價獲得較高的收益;副作用是,流通環節被指責擠壓了供貨商的利潤,在市場上扮演了推高產品價格的不光彩角色。即使家電賣場近兩年都取消了進場費這一名目,但供應商卻認為只是“換湯不換藥”,進而有了“賣100元的貨,賣場要拿走45元”的抱怨。
不過,對于這種指責,李俊濤表示是又一次的“概念”偷換,是文字游戲。“如果是那樣,國美就有45元的毛利,毛利率就高達45%。而國美綜合毛利率大概在18%,還有27%的利潤哪里去了?”他指出,這45元并不是進了國美的口袋,從制造到渠道終端的中間環節太多,效率太低,很大一部分成本就“浪費在了路上”。
牟貴先告訴記者,國美近年來一直在做的事就是推進廠商協同供應鏈的管理,提升效率。“比如,運輸、倉儲和送貨環節管理不善會造成很多的殘次機,一多半的成本就被打掉了。我們現在通過和供應商一起提高管理,把殘次率從2%降到0.5%,相當于節約出0.75個點的成本,我們和海爾一年就有150個億的銷售規模,相當于成本省下一個多億,雙方各分一半,一家就多掙了幾千萬。”
“這才是零售行業的核心,不是天天研究供應商有多少錢,然后去搶他的。”牟貴先稱,除了供應量管理,國美也逐步嘗試向商品經營轉型。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今天上午,合肥市包河區城管局開通微博——包河城管在線,成為全省首家開通官方微博的城管部門。包河城管部門相關人員介紹說,微博有專人負責管理,要求對微博上市民反映的每一項問題逐一登記、逐一核實、逐一處理、>>>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3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