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說,自己經常引導員工學習共處,幫助他們熟悉其他成員的思維邏輯,從而實現有效交流。扎克伯格認為,要尊重員工的點子,并在充分信任的基礎上授權員工去實踐。在他看來,正是這種看似無序的企業文化,使Facebook得以保持創新力并持續發展。
以下為扎克伯格觀點摘錄。
駕馭時間
如何支配時間去做更多的事很關鍵,這與你所學的技能沒什么聯系
我在哈佛讀的是心理學,并非計算機專業,只是學了一點。我從十歲起就開始編程,我在編程時不會刻意去想應該做什么,這已經成了我直覺的一部分。
我為自己寫了很多程序,譬如給自己的MP3設計了一個語言界面,還用哈佛分配給每個人的ID做了一個類似Hot or Not(注:Hot or Not是美國的一家交友網站,以批量試點評會員照片,從而測試其受歡迎程度為主要風格,并為會員之間的聯絡提供雙向選擇平臺)的網站,也因此差點兒被哈佛掃地出門。
雖然這些程序很奇怪,但對我的未來很有幫助。在學心理學的時候,我開始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然后,我開始對建立某種能像大學時交朋友那樣的產品有了濃厚的興趣,在冒出建立Facebook的想法時,我基本已經知道該怎么做了,于是便馬上著手。
最初寫代碼的時候,我寫了第一個版本--事實上,我們再沒寫過第二個版本。我只花了幾周甚至更短的時間建立了網站,最初,我不知道這個網站會有多成功。那會兒,我整天想的其實是:等我有了新的點子去實踐,我一定要把這個網站給丟棄了。真慶幸自己當時并沒這么干。這件事的關鍵在于你如何支配時間去做各種事,與你在大學里所學到的技能并沒什么聯系。
善用天才
看著這群用獨特方式創造新事物的聰明人,我總是頓感自豪
當我們設計應用程序的時候,我們并不只注重單一用戶體驗,我們更看重的是,這個應該是否有利于整個社區和產品,這就需要在產品開發的各個環節進行取舍。你可能注意到,(在Facebook上)不能瀏覽其他學校人的信息,這就是一種取舍的結果。我們將用戶按學校進行分類,只有來自同一個學校的人才能互相看到對方信息及聯系方式。我們發現,更多人愿意關注身邊的人,如果所有人都能瀏覽你的信息,這也不錯,但你可能就不會把手機號放上去了。超過三成的用戶在注冊Facebook時登記了電話號,所以這個應用是很重要的。
我記得,在整個一學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為了應對不斷增長的訪問量,我都在致力于擴大網站規模。后來,我們有幸邀請到一些天才加入團隊。去年(注:此處實指2004年),大家圍在我餐桌旁工作,這有趣極了。那年2月,我們的陣地轉移到了真正的辦公室里,這也十分有趣。有時我抬起頭,看著這群為我工作的聰明人,他們正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創造新的事物,我總會頓感自豪。
那時,我和室友達斯汀(注:達斯汀·莫斯科維茨,Facebook聯合創始人)以及其他人一起將整個項目一步步完成,然后再討論下一個項目。大家各司其責,很少向他人求助,但有一點是相同的:我們都試圖找到一種顛覆現狀的方法。也就是說,如何讓這些天才的工作效率達到更高,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或許可以摒棄無休止工作的模式,畢竟他們開發的不是小兒科產品。因此,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但我還沒找到訣竅,得摸索幾年。做公司的CEO與做別人室友的感覺完全不同,想和做的結果也是很不一樣的。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酷6裁員的事情不斷有新的進展,雙方都表示,不排除“起訴”解決此事。有分析人士提出質疑,如果雙方捫心自問,究竟誰在真的為酷6著想,是盛大系管理層還是酷6原班人馬呢,畢竟糾紛過后,還是有人要收拾殘局,而目前酷>>>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3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