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紅杉、DCM又對唯品會投了5000萬美元,有人覺得這距離去年11月剛投給他們2000萬美元時間不長,動作是不是頻繁了些。呵呵,其實真不是距離很近。第一次投資前,大約在2009年我們就開始和唯品會在談了,雙方了解的過程非常長了,這一輪的投資只是根據企業戰略擴張等需要再次注資,在投資的問題上,間距時間不是問題。
電商命門
和其他電商一樣,唯品會扮演的是平臺角色,主要依靠上游供貨渠道,這就意味著一條穩定的供應鏈是電商們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沒有建立好上游渠道,電商就如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無“米”下鍋,就更不用說怎么提供下游服務了。
因此,這要求電商不僅把上游供貨商們當做搭檔,還要將之作為客戶來服務。這一點上,唯品會做得比較好,即除了幫供貨商賣東西,還要提供增值服務,比如通過用戶反饋告知供貨商怎樣的商品可能更對市場胃口等。
不過除了搞定供應鏈,電商們還要解決另一個核心的問題,物流配送。像京東、凡客等都拿了大筆風投,主要目的都是優化物流配送系統,包括我們此輪為唯品會的投資,目的都是完善物流配送。沒有完整的配送體系,電商不能說生存不了,但肯定做不大。
反選創業切入口
創辦電子商務公司起步難,尤其是品類切入難選,現在從頭到腳、你能想到的似乎都已有人在做了。創業者從零開始如果想趕超京東、騰訊肯定不現實,但也有機會來做成小而美的公司。
我舉兩個例子。我們曾投了一個做手機電子商務的公司買賣寶,傳統電子商務網站用戶群集中于一二線大城市,但移動電子商務用戶群卻大量來自于更廣袤的縣鄉村,買賣寶就是發現了三四線城市存在這樣一個用戶群。針對這些用戶,把創業切入口選擇在了很多傳統互聯網覆蓋不了、但大家都有手機的手機電子商務上。雖然這樣的公司還需要那么一段時間才能達到我們所看到的所謂上市規模和利潤水平,但把握住了趨勢,以用戶反選切入口,產品又有差異化。
另外,你還可以在已經有人進入、但服務還不到位的領域做個細分的公司。比如我曾經看過一家網站,具體名字不方面說,它是專門針對大學畢業生招聘的,其實招聘類網站非常多了,這家網站服務的群體更細分,你想每年有多少大學生需要就業啊,它如果能把這個細分點做好就很成功了。
華南電商之“困”
暫時沒有一家華南電商進入全國的電商前十排名,有觀點說華南電商的氛圍不如華北、華東。應該這樣理解:如果單從電商數量、規模和勢頭上,華南電商的確與華北華東存有差距;但從消費力來說,華南絕對是個大市場,一點也不比其他地方弱。
其實華南電商的底子很厚,比如我所接觸的包括唯品會在內很多電商,他們大多數都在傳統行業有多年的經驗和資本積累,創業者素質和起點很高。不像北京,可能很多創業者之前身處互聯網,累積的是技術、人脈等資源,差別還是很明顯。
據我自己所了解的,感覺華南電商之“困”因素有三:首先是人才的匱乏,即懂電子商務的人相對不多,這里可能有人說騰訊、網易不都是從華南走向全國的么?固然這些企業內部能覓得相關人才,但整體來看華南還是很欠缺相關人才。這可能需要華南電商在招聘人才時多動腦筋、花精力,還要不小氣。
其次是電商生態圈還有待經營,比如在北京,院校里創業的氛圍就非常濃厚,不夸張地說有風投蹲點北大、清華等高校,撲捉好項目。華南地區可能廣州的個別高校創業氛圍強一些,還沒有形成一股“勢”。
最后是電商和風投間的溝通平臺還不多。有人開玩笑說,在北京創業者吃頓飯都可能拉來一筆投資。雖說夸張了些,但反映出了創業者和風投間溝通的渠道是非常多的。很多投資機構的總部也在那里,在一些正規會議場合、休閑場合,大家都能碰頭。但華南地區,就我個人經驗和跟很多企業聊天,感覺交流渠道還真不太多。
這些“困”可能是困難、困惑,如何解決?我想需要風投、企業、政府、高校等一起來找尋方案吧。
創投說事
嘉賓: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副總裁 劉星
采寫:南都記者 劉艷艷 實習生 陸秀貞
推薦閱讀
莫漢認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廣告將通過自動化“實時競價”(real-timebidding)技術進行交易,這一技術將改變媒體代理機構的運營模式。” 實時競價可使廣告與用戶的興趣、位置甚至時間更相關,同時無需考慮發布廣告網站>>>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