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遇市場人士做空的同時,美國的證券監管部門也積極介入,對中國概念股進行長期的監察。
SEC追查中國股票違法行為
實際上,據SEC主席夏皮洛介紹,SEC執法部門追蹤中國公司的違法行為長達數年。
2006年12月,SEC起訴China Energy Savings Technology涉嫌非法“拉高出貨”、操控市場,2009年10月,起訴China Holdings公司(CHHL)“失實陳述”。2010年6月,SEC將中國玉柴國際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罪名為“虛報公司凈收入,違反聯邦證券法”。
去年夏天,SEC對一批美審計事務所展開質詢,劍指通過反向并購在美上市海外公司。
“質詢結束后,僅2011年3月至今,超過24家中國公司提交文件披露關于審計師辭聘或會計問題的信息,主要涉及對現金與應收賬款的擔憂以及審計師在確認這部分數量時所面臨的困境。”夏皮洛寫道。
她說,通過反向并購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Heli Electronics Corp(HELI), 中國(陜西)長江礦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CHJI)以及綠諾國際(RINO)分別由于未能披露審計師辭聘信息或提供虛假信息等原因遭SEC停牌處罰。
過去數月,SEC撤消了至少8家通過反向并購成為美國國內證券發行人的中國公司的登記,理由是“這些公司未能提交我們認為對美國投資者至關重要的文件”。
四部門聯合行動
在向國會議員介紹了過去的成就后,夏皮洛重點介紹了SEC目前在這方面開展的工作,主要有四個部門在聯合行動。
除了執法部門的努力,SEC財務合作部門也通過文件審查程序監控上市公司是否遵從信息披露和審計要求,財務合作部門工作人員選擇性地審查公司上交文件,必要時候給予意見。
SEC著重關注每一家公司準備財報的程序是否嚴格遵從美國公認會計原則。夏皮洛說,如果需要,SEC會詢問這些海外公司準備財報的每一項步驟,并評價他們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ICFR)。這一過程可能會要求這些公司提供更多的公開文件。
SEC首席會計辦公室與SEC執法部門、財務合作部門及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CAOB)緊密合作,以識別對SEC在冊反向并購公司所進行的有問題的審計行為。
夏皮洛說,“事實上,這些反向并購公司絕大部分來自中國”。首席會計辦公室負責處理一些審計師提交的文件,內容主要是審計師發現的公司潛在違法行為,該辦公室希望確保這些信息會引起SEC相關人員的注意。
另外,SEC投資者教育和推廣辦公室(OIEA)正在起草一份投資者投資反向投資公司相關風險的警示文件。
行業自查:“寧可錯殺,也不錯過”
納斯達克資深副總裁兼國際部主管羅伯特·麥柯奕(Robert McCooey)去年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如果對所有中國公司,或者所有的反向并購的中國公司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我覺得對那些真正優秀有機會繼續成長的公司是不公平的。”
麥柯奕當時稱,反向并購的中國公司造假只是個別現象。但不到半年,納斯達克對待中國公司股票的態度,被華爾街稱為“寧可錯殺,也不錯過”。
紐約一對沖基金經理卡爾告訴記者,前不久一個叫萬德汽車的公司推遲發布報告,納斯達克就把它停牌了,而以前根本沒有這么嚴厲。
據悉,納斯達克正與SEC共同提交一份規則改變建議,對通過反向并購上市的公司提出更為嚴格的上市要求。
另外,行業自律組織(SROs)最近終止了約十二只股票的交易。
據夏皮洛說,PCAOB也已經發布了一個有關中國反向并購公司的審計行為警示公告和研究紀要。該機構最近宣布對一家審計師事務所及兩位合伙人進行處罰,原因是該公司對兩家主營地位于中國的公司審計違規。這家事務所在PCAOB的登記被注銷,相關個人被禁止作為注冊公共審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
在美國監管方面看來,審計漏洞是中國反向并購公司頻頻出現欺詐的重要原因。SEC首席會計師今年春季時曾表示,在美國上市的約340家中國公司都在使用幾乎不知名的小型美國審計公司,而這些公司可能又將項目承包給中國本地公司。
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必須由在PCAOB注冊的審計公司進行審計,依據《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經PCAOB核準的審計機構可以將審計工作分包給中國或其他的本地會計師事務所,這是完全合法的。由于距離問題和語言障礙,審計方面依然經常出現各種問題。
PCAOB去年夏天就對在美上市中國企業的審計松懈現象提出過警告。在2010年7月12日發布的一份審計實務提示中,這家行業自律組織曾指出,有40家會計師事務所為中國企業出具審計確認函,而這些事務所的合伙人數量都在五人以下。
跨國監管:可能在數月內達成協議
夏皮洛還特別提到,在玉柴案中,SEC經歷了在獲取國外審計者工作報告時所面臨的巨大困境和延遲。
她在信中說:“SEC定期知會包括中國證監會在內的其他國家監管機構:獲得一手信息對于我們的立案調查非常重要。在很多國家,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隨意獲取一手信息,但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來說,我們的這種要求被視為可能威脅主權或國家利益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基本上與該國監管者合作來達成我們的監管目標,同時繼續迫切要求在法無明文禁止的領域獲取一手信息。”
“我們希望有效解決以上問題,同時不過度抑制這些公司的融資行為——畢竟,對于一個仍處在金融危機復蘇階段的國家,資本融通至關重要。”
卡爾不久前和一位前中國證監會會計官員會談。這位官員說,1996-1997年SEC就曾問過中國證監會,中方的說法一直都是,在美國上市的公司都是開曼群島注冊的,不在中國管轄范圍,中方沒法負責。
“這些上市公司的審計公司大多在中國請當地審計師做盡職調查,但這些中國審計師經常會說,我們愿意配合調查,但是中國證監會不同意,因為涉及到中國主權。”
PCAOB主席James Doty本月初表示,希望通過與中國部門的對話,未來數月能夠取得“重大進展”。
本報5月18日曾報道,中美兩國的監管部門歷經近四年磋商,最快將在數月內達成一份跨國監管協議,可能允許美國監管機構在中方陪同下調查涉及美國上市公司審計業務的中國會計師事務所。
投行裁員、審計辭職
監管部門的強力聯合行動,可能意味著反向并購這一商業模式或許走到了盡頭。
投行Global hunter的一位分析師為卷入造假丑聞的中國高速傳媒辯護,后來這家公司遭到停牌,該分析師因此被解雇。
業內人士說,另一家投行羅德曼今年3月份也裁撤了兩名中國分析師。記者致電該公司紐約總部,被轉到其外聘的投資者關系公司,而投資者關系公司負責人電話無人接聽。
曾經做過投資銀行家的卡爾告訴記者,“這個商業模式已經沒了,養這些分析師已經沒有用了。這些投行看了帳目之后,說公司這么賺錢,那我幫你們融資吧,它很多時候盡職調查都不做就去融資,然后分析師就寫報告幫他們捧場。”
不僅投行裁員,小型審計公司已經徹底沒有了生意,幾乎沒有投資者再繼續相信這些聲名狼藉的公司。
現在這些中國公司紛紛將審計更換成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但這并不能保證這些公司就是安全的。德勤和安永近期都推掉了一些中國中小公司的委托。
而一些早期投資反向并購公司的美國基金,也被認為與公司、投行、審計師是一條船上的人?辗饺耸恐肛熕麄兠髦枪居袉栴}依然向他們投資,因為他們知道可以將下一棒傳遞給美國散戶。
Pope資產管理公司(Pope Asset Management)投資的多家中國公司都涉嫌造假,該公司創始人威廉P。韋爾斯(William P. Wells)告訴本報,“我們沒法自己證明他們是否欺詐了。我們依靠審計公司,依據我們看到的進行投資。”
推薦閱讀
一連串的變數,讓第三方支付行業正處于“洗牌”的風口浪尖,究竟這一新興行業未來會怎樣走?格局如何變?昨天在浦江夜話分會場里,嘉賓們暢談了未來發展的形勢。 這段時間,第三方支付行業可謂動蕩不安。先是央行發布>>>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3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