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支付寶所有權轉移一事,引發了業內關于第三方支付金融數據安全的關注和討論,對此,中國支付體系研究中心主任張寬海評論稱,第三方支付數據涉及國家金融信息安全,掌握這些信息就可了解一個國家實時的經濟情報和信息,對于這個行業應該從國家利益的角度考慮。
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電子支付服務,張寬海分析稱,支付服務,特別是電子支付服務,在其支付指令的傳送過程中,商家和消費者資金賬戶信息都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轉結。從微觀層面來講,這涉及到商戶和用戶的資金安全和消費者的信息隱私;從宏觀層面來講,億萬用戶的資金賬戶信息貯存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系統中,這也涉及到國家金融信息安全,關乎社會安定。
張寬海強調,支付寶每天交易筆數超過千萬筆,這樣規模的金融信息必然與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情報相關,掌握這些信息就可了解一個國家實時的經濟情報和信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應當以國家利益為最高利益,支付寶所有權的轉移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的作為。應當從這個角度去認識這一事件,而不應僅從為獲得牌照來看待它。
媒體評論認為,跟一般公司不同,支付公司掌握了大量的用戶基本信息,用戶的日常支付行為也會產生大量的交易數據,根據國務院此前公布的《征信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這些都屬于信用信息的范疇。保護這些信息事關國家的金融信息安全。
事實上,從國家安全角度管制企業間交易的情況在國內外都很普遍。今年來,華為、中石油等中國企業屢屢在海外遭遇并購危機。華為收購舊金山灣區技術開發商3Leaf Systems的資產一案就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叫停。中石油收購加拿大峻嶺油區資產50%的權益的交易,雖然只涉及到收益部分,并不是真正收購加拿大的石油公司,也依然受到來自加拿大工業部長的阻力。這些都說明,任何市場和交易都必然受到政治和國家利益的影響。
推薦閱讀
一位支付業內人士表示,辦法頒布后,央行曾就支付公司內外資的具體比例進行口頭規定。“事實上,3年前相關部門已多次組織各方進行溝通,給予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國內支付公司去完成‘內資’這個程序。相對而言,全外>>>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4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