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行業就像啤酒,上邊的泡沫只是新鮮的象征,真正的內涵在于啤酒本身。關鍵在于,要保持一個泡沫和啤酒的合適比例
泡沫,成為近期中國互聯網領域的一個熱詞。
“泡沫說”有其根據。其一,自去年底以來,隨著優酷、當當和奇虎360在美國上市,“中國概念”開始被爆炒,特別是5月份,更是興起了一股密集的上市潮,網秦、世紀佳緣、鳳凰新媒體已先后上市,土豆、淘米網等一批公司也已傳出要赴美上市的消息。此次赴美上市的企業有相當一部分還處于虧損狀態,但卻爆出高估值,泡沫擔憂隨之出現。而最近一周,中國網絡股大幅跳水,更加劇了這種擔憂。其二,互聯網領域內各種生產要素價格開始上漲。以電子商務領域為例,從今年以來的情況看,門戶廣告價格平均上漲30%—50%,搜索廣告平均上漲20%—30%,倉庫租金平均上漲30%—40%。
因此,不少人紛紛發出了中國互聯網迎來新一輪泡沫的感嘆,并將目前狀態與2000年相提并論。
客觀而言,這種擔心雖不無道理,卻不宜過于放大,以致影響業者判斷,絆住行業發展腳步。
就股市表現而言,有波動很正常。這一輪下跌,可能是對中國互聯網企業估值的理性回歸,而非投資者對互聯網行業信心的喪失。
就本輪生產要素價格上漲來說,主要原因在于各類要素供給不足。一方面,互聯網上能夠提供要素集合、高聚人氣的平臺過少;另一方面,在資本推動下的企業擴張沖動得以釋放,紛紛爭搶要素市場,價格自然水漲船高。然而,中國市場很大,互聯網創新無限。隨著投入者的增多,平臺增多,供需會達到新一輪的平衡,價格也會趨于合理。
互聯網行業就像啤酒,上邊的泡沫只是新鮮的象征,真正的內涵在于啤酒本身。關鍵在于,要保持一個泡沫和啤酒的合適比例。因此,不必因為某些細分領域出現泡沫,就對整個行業的發展產生恐慌情緒。
互聯網的創新為行業提供了無限可能性。隨著新技術的出現,新商業模式的出現,新的市場空間也會隨之產生。
中國互聯網擁有一個龐大的市場,截至2010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57億人,是世界上網民人數最多的國家。而中國互聯網普及率只有34.3%,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相當的增長空間。從互聯網應用看,也是如此。
距離就代表潛力,代表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而當下,中國互聯網企業和政府所要考慮的, 是如何將潛力變成現實,如何走得順一些。
首要任務是要將創新作為第一要務。互聯網行業發展腳步永遠向前的核心動力就是創新,而這恰是不少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軟肋。多年來,從門戶到搜索,從視頻到團購,中國企業幾乎都在學習和復制著海外互聯網模式,而涉及模式創新的并不太多。
政府要引導并營造一個鼓勵創新的良好環境。企業,特別是獲得風投、融資的企業,需要保持清醒頭腦,忌心浮氣躁,避急功近利。錢要花在刀刃上,落在實處,除了廣告推廣外,做好技術和產品創新更為重要。畢竟,只燒錢是燒不出一個好的互聯網企業,練好內功才是關鍵。此外,要避開同質競爭的“紅海”,尋找個性化競爭的“藍海”,無論企業還是資本,均需如此。
推薦閱讀
在周六舉行的阿里巴巴香港股東大會上,股東同樣沒有放過這樣一個問題。阿里巴巴集團主席O馬云表示:“假如支付寶不合法,淘寶就癱瘓,淘寶和支付寶癱瘓,阿里巴巴如何成長?” 從冷戰到妥協 雅虎、阿里互有軟肋 支付>>>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互聯網:莫讓雜音絆住腳步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