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間,電子商務從一塊不毛之地發展成了一片原始森林。我們無法想象三年前還默默無聞的京東商城怎么敢去挑戰國美和蘇寧。
這片森林正在瘋長,長得越高、越快,就會得到更多的陽光(資本)。于是,它們用枝干(跨品類)擋住陽光,把根(物流倉儲、供應鏈)埋得更深一點。茂盛的喬木最終成了平臺,以至于后來者不得不把“快”當成唯一的維度,不這樣,就很難得到陽光的青睞。
很難把這個集合稱為一個生態系統,因為喬木樹冠之下的空間,少了灌木和小草的補充。B2C在享受著“品類紅利”,那些標著“三高(高單價、高毛利、高購買頻度)”的品類資源被肆意開采。網站的工作重心也從創新和用戶體驗,變成了成本和資本追逐。因此,快書包、西米網這種基于本地服務的B2C的出現讓我們眼前一亮。
“大”和“小”
但它們很“小”,這當然不是指市場規模。“很多人說零食不起眼,但徐福記的年收入已超過了40億元,而日本的優之良品也已經有了幾百家店。”西米網CEO劉源并不認同所謂的“大”和“小”。而快書包CEO徐智明一直在研究連鎖便利店“7-11”的經營之道,“7-11跟沃爾瑪比,并不是大與小的問題,而是根本就沒有可比性,兩家企業都很偉大,但服務對象不一樣。”
快書包的目標是三年內占有圖書網購市場的1%,徐智明則希望把當當網的高端客戶拉一部分到快書包來,“這就足夠了,要知道我們現在的品類根本無法照顧到長尾理論。”
徐智明和劉源有一點是共通的,就是對消費者心理細節的揣摩,這也許正是“小”公司獨有的生存之道。
一小時送達,這是快書包的承諾。而徐智明也很刻意地讓送貨員背著書包,而且包書用的布也會時不時地換個花樣。“很多人問我為什么要快,這個想法其實起源于一次偶然的經歷,我在度假,忽然特別想看一本書,但所有的網上書店都無法立即送到,于是,就有了創立快書包的想法。電子商務雖然解決了隨時隨地購買的問題,但也暴露了一個新問題,就是貨物是完全不可控的,如果送貨同樣如此,那么整個購買過程就會耗費很大的溝通成本。”為此,他不惜砍掉很多區域,來保證送貨時間。劉源并雖然沒有像徐智明那么決斷,配送范圍以外的訂單他照收,但會加額外的費用,這其實也是一種間接的用戶篩選過程。
劉源會為了找一款好吃的麻辣花生,跑遍大江南北;也會因為很多辦公室禁止零食,而把產品的包裝設計得適合藏在抽屜里;他經常上網跟消費者互動,了解他們需要什么零食。
不知不覺中,徐智明和劉源在都市中心構建了一個個“生活圈”。他們有相似的標簽:讀書、零食、白領、加班、時尚、網購……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已經沒有了邊界,加班是一種常態。因此,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尋找一種緩慢的、有品質的生活方式,就成了很多白領的訴求。
跟京東商城不同,他們兩人更清楚自己的消費群體是怎樣的一群人,這其實是大公司無法把控的。為了追求規模效應,大公司很難滿足這種個性化且更加精準的需求,而這正是徐和劉看準的市場空間。
怎么變“大”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企業對云計算興趣很大。云服務可使企業通過互聯網和內部網絡訪問電腦服務器和存儲數據,從而降低數據成本和更靈活地移動內容,但也帶來了需要依靠第三方解決可能出現問題的風險。 北京時間4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小”基因B2C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6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