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記者 淺辰)唐駿的學歷造假門從一開始就備受關注,從方舟子的微博質疑開始,到唐駿的強勢回應;從方舟子的抽絲剝繭到大眾的密切關注,從大眾的廣泛討論到最后唐駿的妥協"我的錯在含糊不透明。"一切的一切,在我們關注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個有一個現實的問題。那么唐駿學歷門究竟觸動了哪些敏感神經?
1根源神經--舊觀念與面試怪圈
究竟能力更重要還是學歷更重要?
按理說,唐駿作為中國職業經理人,新華都集團總裁兼CEO,沒有必要學術造假。就算是留日沒有最終拿到博士學位,留美沒有獲得任何學位與證書,靠自己努力打拼獲得今天的成就一樣能得到大家的肯定與贊賞,一如微軟CEO比爾蓋茨就讀哈佛大學半途去做軟件,一樣成為世人的典范。只是不同的是比爾蓋茨在美國,而唐駿在的是中國。
這也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美國人看重的實力,而中國人看重的是學歷。否則,唐駿的學歷造假在美國就被揭穿了吧,為何還要等到回國以后呢?在中國大家更加在乎的是什么?幾千年的封建殘存舊觀念還是讓我們更加看重門楣更去在乎學歷。如果沒有大學與專科的區分,沒有用人單位的非國家211工程985工程畢業學生不取,不存在海歸派與沒出過國的有色比較,那么怎么到現在還會存在學歷與能力之爭呢?
一個人缺什么就會炫耀什么,這一點用在唐駿身上真是再合適不過了。正是中國人對留學海外博士學位的歆羨與向往,對海歸派的無知與盲目的膜拜才使得唐駿學歷造假發展的如此"順理成章"!
盡管國家、用人單位都愛強調素質與能力,只是骨子里還是拋不開學歷的束縛,如果真的去落實,大家很難不再次跳進進優先考慮學歷的怪圈。中國人的不安全感與循規蹈矩最終成為造成唐駿學歷造假門的根源!
2 誘因神經--媒體推波助瀾
摒棄根深蒂固的舊思想觀念與循規蹈矩的面試怪圈,不論方舟子如何取證如何大曝光,廣大群眾如何思考與辯論,如果沒有媒體,這一切或許沒有現在這般的轟轟烈烈!
僅僅作為事實的記錄者,或許事情會更加簡單。只是媒體怎么能耐得住寂寞?
被方舟子逮住的唐駿學歷造假門的一個重要根據就是,唐駿的書里曾寫道自己畢業于美國加州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而后來據唐駿稱,此事源于出版社根據網絡謠傳對其出版圖書進行的更改。先不說出版社不經原作者同意隨便亂改動是對是錯,網上怎么會產生所謂"唐駿是畢業于美國加州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的謠傳?
事情絕對不會是空穴來風,所謂蚊子不叮無縫的雞蛋。這事除了媒體的斷章取義、猜測與炒作,與唐駿本人的含糊與縱容也分不開。一則為名一則為利,雙方在某些方面的共同之處,最終成為誤導或者欺騙受眾的重要因素。這其中也很難排除二者為"雙贏"而做出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唐駿學歷造假之前上各種節目大家有未對其身份進行質疑。單方舟子與唐駿網絡論戰來看,各大媒體態度逆轉,放棄一貫"尊重"與"友善"紛紛倒戈,采取圍觀的態度,然后汲取言論進行炒作,煽動輿論推動網民受眾對其進行質疑與聲討。可憐唐駿方舟子口水戰,一眾網民輿論戰的背后,是賺的盆滿缽滿的媒體們吧!
3本位神經--炒作之嫌
盡管態度強硬,但唐駿還是委婉承認,在"學歷門"事件中自己也有責任,責任在于對學歷采取了含糊、不透明的方式,讓大家產生了誤解。對此,方舟子認為,唐駿的"模糊、不透明"論完全站不住腳。"把西太平洋大學含糊成加州理工大學,那是需要極高超的技巧的,這么多年來哪個高手幫唐駿如此'含糊'的?"
其實不管事實究竟怎樣,對言論的放任,就是默許,其實也是一種欺騙。明明知道不反應會產生什么后果,明明言論已經偏離事實軌道很遠,可是仍舊放任它的發展,作為受人尊重的公眾人物,這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媒體吹噓之后,唐駿委屈,說自己從未親口承認,只是當時為什么不否認?或許由于某些心理因素的作怪,我們都會麻痹于大家對我們高于事實的評價,志得意滿,獲得一種虛榮的心理滿足,借此也炒一炒自己的本事。只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一朝東窗事發,事情就沒有那么好收場了。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你可以在任何時間欺騙同一個人,也可以在同一時間欺騙所有的人,但是你永遠也不可能在任何時間欺騙所有的人。如果所謂學歷一開始再模棱兩可的時候對唐駿還有些用途的話,那么方舟子揭露后,這就成了一個大大的燙手山藥,燙手卻又扔不得。其中利弊好壞,冷暖自知。最后就用錢老《圍城》里的經典調侃收尾,"這一張文憑,仿佛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虛,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自己沒有文憑,好像精神上赤條條的,沒有包裹"。
推薦閱讀
巨人的《征途2》正在進入大規模地推廣階段,為推廣此游戲,巨人集團對此款游戲前前后后打造了不少賣點,從今日曝出的落地二三級城市的怪異海報,到去年央視廣告招標會上的5億大手筆,以及公平游戲模式的開山之作,莫>>>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唐駿學歷門究竟觸動了那些神經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7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