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北京市民徐女士在當當網“買200返100”活動時買了200多元的書,但她昨日登錄網站時卻發現,想花掉已經返還進入她賬戶的100元消費券,必須要再買至少250元的商品,這種暗藏后門的消費券讓她叫苦不迭。
上個月,北京市民徐女士在當當網“買200返100”活動時買了200多元的書,但她昨日登錄網站時卻發現,想花掉已經返還進入她賬戶的100元消費券,必須要再買至少250元的商品,這種暗藏后門的消費券讓她叫苦不迭。
徐女士參加“買200送100”活動時共買了203.4元的書,想等著返券來了,再去買一本一百零幾元的繪本。但近日研究了返券的使用規則,她要想買繪本,湊夠消費150元,才能使用一張50元禮券;如果想同時花掉另外50元禮券,她還得再花至少100元現金購買圖書音像制品。
一名同樣參加了滿贈返券活動的市民給記者展示了他收到的返券。在當當網的禮券專欄中,登錄后可以看到兩張面值為50元的禮券,狀態均為“可用”,有效期是“2011年4月8日到2011年5月31日”,來源是“3月出版物滿贈”,而在“說明”中標明“圖書音像專用,滿150元可用”。
“我本來以為花200元能買300元的書,這樣就是6.7折左右了,但如果按當當網的使用規則,我至少要花400元才能買500元的書,折扣就變成了8折,8折的誘惑力能和6.7折一樣嗎?”這位市民問道。
對此,消費者保護法律專家邱寶昌表示,這類型的返券被稱為B券,此前進行過專項治理,實體商家對于發送這類型券的行為已經有所收斂。他認為,商家返券可以提前告知使用范圍,并保證市民在這個范圍內可以用券進行交易。若是返券將受到某種限制,必須要提前明確告知消費者。若不明確告知,則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損害。
徐女士則說,當時看到網站跳出的廣告中,沒有明確寫明這一點。而昨天,當當網頁面上又掛著“百貨滿300返90”的大廣告,“這回我可不敢買了,誰知道掏出300元以后,為了花90元的券,會不會再多掏300元現金呢?”徐女士嘆道。記者發現,廣告中表示:“90元禮券分為30元禮券3張。單張限購買百貨(限當當網自營)滿200元可用”。
延伸
網站促銷送“消費后門券”成風
記者在隨機采訪16名市民時,有10人表示自己曾經在網購過程中遇到過這種情況,當當并非惟一做這種類型返券促銷的網購網站。
“我前一陣看微博說京東滿100返50,就跟同學一起湊著買了100元的書,沒想到也上當了。”正在大學讀書的小吳說,京東的返券是要消費滿150元才能使用,最后算下來,她跟同學每人花了100元,各自買了125元的東西。
“當當卓越都這樣吧,購物返券,而且還限制返券消費的種類。”經常網購的陳小姐介紹,她曾經收到過只限定購買圖書或日用品的禮券。
推薦閱讀
治理“網絡水軍”,簡單地用關、停、罰網絡公司的手法,恐怕不是長遠之策。關鍵是要標本兼治,從根本上依法杜絕“網絡水軍”禍害市場和侵犯個人權利的機會。 中央外宣辦等四部門近日聯合下發了《深入整治非法網絡公關>>>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7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