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齊心)4月12日,商務部發布《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服務規范》,提出一套交易糾紛解決機制。對于規范的內容,有分析人士表示贊同,這和國際的一些交易規范接軌,但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從法律角度來看,這套規范并不是很成功,無論在法律法規定位或是具體執行力上,都存在著一定問題。
對于此新規,最受關注的主要有幾點:1、鼓勵平臺經營者設立冷靜期制度,允許消費者冷靜期內無理由取消訂單;2、平臺改“規矩”要提前公示;3、網上介紹不能與實物不符;5、賣家保證金供先行賠付。4作為獨立于交易雙方的第三方平臺,《規范》要求其應當遵從"業務隔離"原則,必須分離平臺自營業務與第三方服務業務,從制度上確保平臺相對交易雙方的公平、公正和獨立。
對此,艾瑞咨詢分析師蘇會燕對IT商業新聞網記者表示,對網上購物環境的進一步完善,對平臺式企業的要求更高了,從消費者端來看,網購的售后風險降低了,從購物網站來看,必須要滿足這樣的“冷靜期”的規定,要求售后服務要跟上,同時對網站商品的銷售賬期和現金流,對于第三方交易平臺,入駐商戶的管理,從嚴。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資料圖)
對于法規的內容,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也告訴IT商業新聞網記者,內容無可厚非,很多都是國際交易規則,不過很多規定并沒有實際意義,比如“冷靜期”的規定,正在修定中的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肯定會涉及,而且,“平臺改‘規矩’要提前公示”等規定都是合同法的內容。所以商務部對此規范的定位有些問題。此外更重要的還是執行力問題。之前商務部已經出臺一些網購的條款規范等,但是在實際執行時就沒有了下文。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有分析稱,只有當市場足夠大,才能產生交易量,‘交易稅’才能保證正常運營,否則公平模式就是紙上談兵。而要保持游戲的徹底公平,那么巨人就必須扮演一個絕對公正的決策者角色,不能以任何理由干預游戲中的交易,除>>>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商務部網購新規遭詬病 被指規則不明執行難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7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