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大戰后,就企業如何以更開放的姿態繼續發展,騰訊持續請來全國互聯網業界、法律界、媒體界眾多專家為其“把脈”。繼一個月前在三亞、北京、九寨溝等地接連舉辦了7場“診斷會”后,昨天起,騰訊在杭州舉辦為期三天的最后一期“診斷會”。昨日,《反壟斷法》起草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盛杰民,互聯網資深分析師呂伯望和一些媒體高層出席了座談會,本報記者也應邀出席。專家們表示,騰訊的問題是過于重視自身發展,應該在企業發展中學會平衡和合作。據悉,騰訊CEO馬化騰將參加今天的座談會。
診斷
騰訊還沒有學會如何當老大
“騰訊已經是一家優秀企業了,但還沒有學會如何當行業老大。之前可能只顧著商業正確,沒顧上產業正確。”談及騰訊在3Q大戰中“先發制人”而令自己處于被動局面的原因,《中國企業家》執行總編李岷這樣認為。她說,雖然騰訊公司創立10余年,已經成為一家優秀公司,但更多是從自己的角度關注發展,缺乏考慮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意識,優秀企業應學會如何當老大。
盛杰民稱,七八年前,騰訊本是勵志典型,但可能因為企業壯大后,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有的經營策略上把一些競爭對手逼“死”了,所以招來不少人的“羨慕嫉妒恨”,令騰訊從“勵志青年”變得“霸道牛氣”。
呂伯望認為,3Q大戰令用戶怨恨也好,有媒體刊發批評文章也好,實際上都是說騰訊在扼殺創新。
開藥
要懂得平衡學會輸出文化
有了診斷結果,自然就要開藥方。對于如何避免上述不足,李岷建議,企業就像人一樣,需要平衡自我期望和外界期望的關系,“小孩可以不顧社會和大人對他的期望,但大人要懂得平衡”。
呂伯望則開出了“開放平臺”和“輸出文化”這兩張“藥方”。他說,任何應用、服務不是非要自己單獨做,可以和別人聯手,兼并、收購也是一種辦法。“互聯網的主題差不多兩三年變一次,有一些創意需要在兩三年前培育起來,李開復搞的創新工場就值得借鑒。騰訊不應該扼殺創新,而是要鼓勵創新,培育那些有創新思想卻沒有資金和資源的人,這或許能給騰訊加分。”呂伯望說。
呂伯望還提出,一個公司的公關團隊不是消防隊,一出事就去滅火,而是要輸出文化,“在互聯網賴以生長的土壤上,文化也是值得做的”。
回應
騰訊高管已達成共識
“大家講的這些話會引發我們去認真思考。”面對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昨日出席座談會的騰訊首席行政官、主要創始人之一陳一丹說。
他表示,目前,騰訊高管層對于走開放這條路的共識已經達成,但在開放的步驟中,有一些可以馬上就做,有一些還在思考和討論中,“畢竟管理團隊中有職業經理人,也有自己培養起來的團隊,每個團隊掌管方式都不一樣”。
陳一丹直言,由于騰訊業務的深度大、戰線拉得長,每年員工增長率和更換率非常大,文化的稀釋、對戰略的理解等,都有一個建設的過程。“比如我們在這里談論如何轉型,那邊就又發生騰訊網抄襲采訪的事情。”陳一丹稱,轉型并不只是核心管理層的問題,而是會傳達到每一個業務部分,過了這個坎就會有很好的提升。
相關新聞
騰訊創始人之一陳一丹:希望360珍惜上市
3Q大戰的另一位主角奇虎360,前晚成功在美國紐交所上市。首個交易日,奇虎360股價狂飆134.48%,最終收于每股34美元,市值達到39.57億美元。
“很關注呀。怎么會不關注?”談及360上市以及目前股價情況,陳一丹表示:“存在即是合理。”他說,因為360的模式跟騰訊類似,都是為廣大用戶提供免費服務,并通過增值服務掙錢,“美國投資者很能理解這種模式,所以哪怕掙錢不多,也很容易上市”。
陳一丹說,希望360通過上市公司的規則以及自身觸動,促成好企業的發展,“他們上市也對行業有利,希望他們珍惜上市公司”。
360此番通過IPO(首次公開募股)融資4.5億美元,騰訊怕不怕360用這筆錢展開更激烈的競爭?陳一丹直言:“競爭是不可避免的,我們鼓勵正當的商業競爭。”但陳一丹表示,如何從安全服務尋找商業模式,將是360上市后要研究的課題。
推薦閱讀
2005年起,美國的作者行會(AuthorsGuild)和美國出版商協會(theAssociationofAmericanPublishers)分別對Google提出起訴,指控Google掃描和以數字化方式發布各大圖書館藏書內容的計劃觸犯版權法。 2005年起,美國的作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專家“把脈”馬化騰:不要去扼殺創新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8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