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曾經流傳著一張圖,大意就是騰訊的戰爭。圖中騰訊居中,四周團團圍著各種各樣的競爭對手,從門戶到游戲,不一而足。后來我發現,這張圖也是C2C(Copy to China)的,原圖是“微軟的戰爭”,也是講微軟的戰線之廣的。
然而,說到四處出擊廣樹對手的,亞馬遜絕對是其中的翹楚。在它的財報中,足足列出了六組競爭對手,如果要畫“亞馬遜的戰爭”的話,大概規模遠遠比微軟和騰訊宏大得多。
世人都認為喬布斯是個桀驁不馴的家伙,經常不買這個賬、不鳥那個人,但其實喬布斯自從被蘋果踢出局自己在那里搗鼓創業之后,已經學乖很多。Google兩位小年青當年也在VC的壓力下請了施密特做總裁。而真正囂張的,大概就是亞馬遜的貝索斯了。有一篇文章曾提到這樣一個細節:在2001年股東大會時,一位婦女問道:我想問問,批評是否對您徹底無效呢?
亞馬遜基本上奉行的是“萬事不求人”的原則,事實上,它也有這個實力。當當苦熬十三年,也就搏出個剛剛上市。亞馬遜奮斗七年,不僅熬過了虧損難關,還建成了一個重型電商——配備強大的地面庫存和物流。
分析當年貝索斯的執著狂熱與亞馬遜今天的成功,其實意義并不大。我堅持認為,這里有著很多不可復制的因素在里頭。亞馬遜的陣勢已經客觀存在,現在應該關注的重點是,它會對整個數字世界的未來有多大的影響。
從市值上說,亞馬遜已經達到了800億的規模,但還是次于Google和蘋果。從輿論上,Facebook和Twitter比它更占據評論的版面。這個公司感覺上并非風頭浪尖的公司,除了一個Kindle,也沒見它搞什么和普通大眾有關的東西。即便是Kindle,亞馬遜也一直不肯公布具體的銷量數字,完全沒有任何做公關宣傳的意思。
套用一句不太好聽的俗話,“會咬人的狗不叫”,亞馬遜在資本以及技術上的實力是相當強勁的。當年貝索斯純粹由于盈利的壓力而出租庫房,慢慢演變成了一個龐大的業務:云計算(其實就是信息處理能力的出租)。在這樣一個基礎之上,一些知名網站從亞馬遜的云計算起步,比如DropBox,比如Twitter。
與Google利用搜索這頭現金奶牛不斷拓展商業疆域類似,亞馬遜則在利用電子商務這頭奶牛,做互聯網更底層的服務。云計算部門的收入目前尚不到6億美元,但它卡位卡得相當好。正如當年它不顧一切地建立地面物流從而奠定了電子商務領頭羊一樣,今天,它不顧一切地在云計算上的投入,可能在未來建立起一個更大的商業帝國。
因為說到底,做網站也好,搞應用開發也好,都需要信息數據處理能力。傳統IDC機房式的服務,相對于云計算而言顯得價格更高。這個道理就像你也許高峰時需要復印一本書但平時只不過復印幾張紙而去“租借”一臺復印機一樣。亞馬遜則就像開了復印機店讓你隨需隨印然后支付這些需求的貨款。云計算將信息數據能力變成了交水費交電費式的模式,這對于整個數字世界的商業進步而言,是發動機式的位置。
沃爾瑪大概是唯一能夠阻止亞馬遜擴張的有力競爭對手了,因為亞馬遜的電子商務一旦受到巨大沖擊,在新技術領域的投入就會受限。不過,以沃爾瑪毛利24.8%和亞馬遜毛利22.6%的對比來看,亞馬遜并不懼怕沃爾瑪。
這是一個需要密切注意的公司,從某種意義上講,它遠遠比Facebook和Twitter更需要值得注意。社交功能帶娛樂成分更多,但亞馬遜,這個真正在互聯網賣水的,有可能大部分人都在哭它還在笑。
推薦閱讀
譚群釗指出,MMO過去兩度曾有兩次變革。第一次是在2001年,當時盛大引進《傳奇》,這款游戲在中國網游業內,第一次大規模采用以在線時間為基礎的收入模式,是中國網絡游戲產業進入規模性發展歷史的開端。 3月4日消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亞馬遜比Facebook和Twitter更值得注意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