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國外媒體2月26日發表分析文章指出,包括團購網站Groupon在內的美國互聯網新貴發展迅速,遠遠超過像谷歌和雅虎等行業老大哥同期發展,令風投公司對他們趨之若鶩。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風投公司為何對Facebook, Groupon 和Zynga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做出天文數字般的估值?在下面表格中,這三家公司的營收增長一目了然,風投公司如此青睞這些公司也就不足為奇了。
據報道,Groupon 2010年全年營收為7.6億美元,大概是2009年3300萬美元營收的22倍,別忘了,這家團購網站剛剛成立兩年。FarmVille等社交網站游戲開發商Zynga 2010年全年營收為8.5億美元,是2009年的3倍,而這家游戲開發巨頭的歷史也不過三年。Facebook 在2010年即其成立第6個年頭的營收則高達20億美元。
這些互聯網新貴的營收增長率的確令谷歌、eBay、雅虎和亞馬遜等四大互聯網公司望塵莫及。以下面的曲線圖為例,Groupon和Zynga增長曲線顯然比舊金山著名的榛子街(Filbert Street)陡峭。在更長的時間段內,Facebook的銷售額雖低于谷歌和亞馬遜兩大互聯網巨頭,但高于成立前6年的eBay和雅虎。
谷歌、eBay、雅虎和亞馬遜在十年前的互聯網繁榮時代發展迅速,當時,在線廣告和電子商務處于嬰兒期,所以,他們的增長無疑更令人印象深刻,但曲線圖的確說明了最新一批崛起的互聯網新貴的迅速發展以及風投公司爭相注資的原因。
這些公司的營收不僅是爆炸式的,利潤同樣具有這種特征。在2010年頭9個月,Facebook利潤達到3.55億美元,也就是說,全年利潤即便沒有5億美元,也應該會輕松突破4億美元。2003年,即谷歌成立第六年,這家搜索引擎巨頭的凈利潤為3.99億美元,而Zynga 2010年的利潤雖約為4億美元,但別忘了,這家公司只有3年歷史。
再與軟件行業做一下比較。正如之前分析過的,美國不足三分之一的軟件巨頭在成立6年或不到6年時年銷售額達到5000萬美元,銷售額最快達到5000萬美元的公司是Novell,用了三年時間。微軟用了8年突破了5000萬美元大關,而甲骨文則用了10年。擺在Groupon、Zynga等互聯網新貴面前的一道難題是,這種增長是否可以持續?(清風)
推薦閱讀
從電話銀行到網店購物,從網上轉賬到境外刷卡消費……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電子商務憑借便捷、低成本的優勢日益深入人心,作為電子商務的核心環節,在線支付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網絡購物的流行與快遞行業的火爆,預>>>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2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