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3名高管集體辭職,引爆互聯網業新年“第一震”。緊接著,阿里巴巴創辦人馬云祭出打擊網絡欺詐大旗,被業界比作“揮淚斬馬謖”。無論是企業人事震動,還是商家危機公關,網民從中看到的事實是,網絡世界里“背靠大樹也難乘涼”——國內居首的電子商務平臺上同樣遍布真假難辨的“陷阱”。即便是“網購達人”,享用電子商務便捷的同時,也需擦亮眼睛甚至練就“火眼金睛”,辨識網購“雷區”。
“低價”最具誘惑
假藥網站、假購物網站、假支付平臺、假美容服務、假黑馬股票、假航空公司……任何一種電子商務服務背后,都可能暗藏陷阱。僅360安全衛士“網盾”模塊攔截的欺詐網站訪問量,日均超2300萬次,且1/3中文欺詐網站的服務器都在美國。
網上流行的欺詐網站主要有九大類:假藥和非法醫療類、虛假購物類、虛假中獎類、假冒登錄類(盜取網銀、游戲等賬號密碼)、證券欺詐類、彩票預測類、境外博彩類、釣魚彈窗類、釣魚廣告類。
低價是最具誘惑力,也最有殺傷力的欺詐武器。網絡上曾經盛行“一毛錢或一塊錢訂單”陷阱,就是欺騙用戶頻繁點擊鏈接,買家就會被自動扣款,損失慘重。
“釣魚”網站明騙
2010年網絡購物市場規模超過4300億元,網購人群接近2億。據金山網絡安全中心云網址鑒定系統統計,2010年1月至10月,與網絡購物相關的“釣魚”網站平均每天新增1500個,每天活躍的釣魚網站高達20余萬家。
360安全衛士總經理齊向東分析指出,與傳統的病毒制造相比,“防釣魚”不能像殺木馬那樣僅靠安全軟件“一夫當關”,需通過分析惡意程序代碼或惡意程序行為中途攔截。
木馬“插手”交易
欺詐網站中暗藏的木馬,已不滿足網絡盜號,而是直接“插手”交易過程,劫持網購資金。僅金山云查殺系統,每天截獲的交易劫持型木馬攻擊就有約2000例。
網絡安全專家提醒:電子商務交易時,若對方發來后綴名為exe、pif、scr的文件,多可判斷其是欺詐商家。用戶點擊確認支付按鈕時,一定要核實收款方信息,發現異樣應立即取消交易;交易過程中,若電腦安裝的殺毒軟件彈出報警消息,立即中止交易。
推薦閱讀
對于目前國內團購網站表現出的“眾志成城”,連姜琥都不否認,多少是因為Groupon來華的特殊背景。事實上,在Groupon未到來之前,國內團購業內已經充滿火藥味。 近日,一條關于Groupon雇用獵頭騙取滿座網員工通訊錄的>>>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2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