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多年以后,日前UPS(聯合包裹)終于向國家郵政局遞交了從事國內快遞的申請。
訪UPS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斯科特·戴維斯
沉寂了多年以后,日前UPS(聯合包裹)終于向國家郵政局遞交了從事國內快遞的申請。盡管截至記者發稿前還沒有公布UPS獲批的消息,但中國國內快遞市場對于它來講,是志在必得之地。
UPS貌似“姍姍來遲”——它的老對手FEDEX(聯邦快遞)憑借著收購了大田集團旗下的快遞業務,在中國早已染指這一領域多年。
奇怪的是,“如何趕超競爭對手”似乎并不在UPS的問題單上。在經歷了一輪經濟危機的洗禮之后,斯科特更加明確自己要什么——服務中國的中小企業,這是UPS在中國市場另辟蹊徑的選擇。
“我們處在歷史中最好的時期。”斯科特·戴維斯(Scott Davis)如此評價如今的行業局勢。現在的UPS正竭力淡化自己的快遞提供商身份,而希望以“綜合物流巨人”的面目示人,從運送一個包裹到提供整套方案,它的轉型能否順利實現?
姍姍來遲的市場
UPS進入中國的國內快遞市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我們想服務于企業,特別是幫助這些企業更好地進行進出口的貿易。
《中國經營報》:UPS目前最引人注目的一個動作是,籌備進軍中國快遞市場。為什么會在沉寂多年后選擇了這樣一條路?
斯科特·戴維斯:我們之所以進入到中國快遞市場,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是我們看到客戶當下有這個需求;第二是我們看到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越來越高,客戶對包裹遞送服務的需求呈上升趨勢;第三是UPS公司有著經營全球快遞網絡的上百年的經驗,我們公司到目前已經有103年的歷史,我們希望給中國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不管我們進入哪個市場,競爭力優劣取決于兩個方面:第一就是你能不能給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能不能給客戶創造很高的價值;第二就是你能不能控制成本,給客戶提供一個價格相對合理的服務。
事實上,我們已經向中國的國家郵政局遞交了申請,目前正在等待他們的審批。
《中國經營報》:我們看到,中國的國內快遞還處于“成本導向”市場,即使如聯邦快遞這樣的巨頭也曾經被冠以“價格屠夫”的名號,因為它在某段時間內不得不選擇降價,與國內的民營快遞企業競爭。UPS如何應對中國特殊的市場情況?
斯科特·戴維斯:事實上,中國的市場與UPS其他海外市場并沒有太大的不同,顧客都希望能夠得到優質的服務,希望我們能夠給它提供很好的技術支撐,能夠全程追蹤他們的包裹,給他們提供更多的附加值服務。
實際上公司決定進入中國市場,主要還是源于客戶的需求,特別是在物流業方面的中小企業的需求。他們希望我們能夠幫助他們優化整個供應鏈的管理。比如在海外市場上,這些企業進行采購或者是銷售產品的過程中沒有倉庫,也沒有他們自己的轉運中心設施,他們甚至不太了解整個國際報關的規則,對海外市場的文化也不是特別清楚,UPS恰恰可以幫助他們進行國際化的采購和銷售。
《中國經營報》:UPS一直以來,似乎更加關注企業級的客戶,但在中國,以中產階級為代表的個人消費用戶的需求在迅速增加,電子商務的快遞也在迅速崛起。對此你怎么看?
斯科特·戴維斯:我們早在過去20年左右的時間,就發現更多的個人消費者在使用快遞服務。在美國,幾十年前,我們運送的包裹的價值就占整個美國GDP的2%,發展到今天,我們運送的包裹的貨值占到了整個美國GDP的11%,出現了很大的增長。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增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客戶通過個人在網上進行訂購,這就大大地增加了我們包裹的快遞量。
越來越多的個人客戶使用快遞服務,這是一個趨勢,不僅在中國如此,在歐洲、印度等很多的國家都如此,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不斷地擴展網絡,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的原因。事實上我們也和很多網站進行合作,特別是像亞馬遜等電子商務企業。我們認為,未來的電子商務以及個人消費會成為拉動整個快遞行業增長的很大的原動力。
但UPS進入中國的國內快遞市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我們想服務于企業,特別是幫助這些企業更好地進行進出口的貿易。目前我們在中國市場有上千個企業客戶,這些客戶已經在要求我們為他們提供國內快遞的運送服務了。
此外,我們進入到中國市場以后,可能還會有更多的現在不是UPS的客戶向UPS公司尋求供應鏈和快遞服務的幫助,我們也可能會和一些國有企業建立一些聯系,幫助他們提供快遞和物流的服務。
后危機時代的變革
不得不說,在未來的經濟形勢下,我們依然面臨著挑戰——唯一有可能使世界經濟進一步衰退的,就是世界各國紛紛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
《中國經營報》:眾所周知,物流更像是一個看天吃飯的行業,它與經濟達到了密切相關的依存度。你如何看待世界經濟未來的形勢?
斯科特·戴維斯:我們認為,目前的全球經濟發展形勢比2009年要好得多。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不同的,美國2010年的GDP發展速度應該是達到了2.5%,但是這樣的發展速度仍然不足以降低失業率。
我們認為,2010年歐洲經濟總體來說比我們預期要強勁。當然,歐洲各國的經濟發展情況不同,特別是像南部歐洲的一些國家,比如說希臘、葡萄牙,他們的經濟可能發展得比較疲軟,遇到的挑戰和問題更多一些。而我們看到德國的經濟發展仍然是非常強勁的。
當然,歐洲有些國家,特別是像愛爾蘭、希臘、西班牙這些國家,他們可能面臨著一些股權基金的問題。但是我們認為2011年,歐洲整體經濟的發展和 2010年的經濟發展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當然他們會面臨一些挑戰。UPS公司在歐洲的發展勢頭應該說還是比較好的,2010年,不管是歐洲內陸國家之間的快遞、還是進出口的快遞服務,UPS都經歷了兩位數的增長,增長幅度還算快。
亞洲經濟應該說在各大洲中是最強勁的一個洲,亞洲有很多國家的經濟發展都非常迅速,特別是一些新興國家。在2010年第三季度的統計中,UPS在中國的包裹遞送量出現了50%的增長。
世界的經濟整體還是處于復蘇的階段,但不得不說,未來的經濟形勢我們依然面臨著挑戰——唯一有可能使得世界經濟進一步衰退的,就是世界各國紛紛采取阻礙全球貿易的措施,即保護主義的措施。所以我們認為,為了保證未來經濟的持續發展,最好的辦法就是各國都采取開放式的全球貿易政策。
《中國經營報》:對于國際航空貨運來說,無疑在經濟危機中受到了重創。這個行業何時可以恢復到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
斯科特·戴維斯:我們認為,今天的行業實際上已經恢復到了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之前之所以很多航空貨運公司出現了比較大的危機,是因為很多航空公司在低于成本的情況下去銷售他們的產品,導致他們出現了大幅度的虧損。另外的一個問題是,對于很多航空貨運公司來說,比如從中國運到美國的飛機是滿倉的,但是返程的時候,從美國飛回中國的時候是空倉,這樣的往返航線配比不平衡對于航空貨運公司來說很容易出現虧損。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我們看到了之前很多比較大的貨運航空公司紛紛倒閉了,包括日本的航空公司退出了貨運市場,還有美西北航空公司也選擇了退出,這就導致了整個市場現在的運力不足。
不過,對于UPS公司來說,我們既經營快遞服務、同時也有自己的航空公司,我們還使用其他的航空公司運輸我們的貨物,所以我們的情況會好得多,這種商業運作模式導致了UPS國際貨量在2010年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事實上我們2010年在普貨和包裹的貨量方面創了歷史新高。
《中國經營報》:很多人喜歡談“后經濟危機時代”,在你看來,航空貨運業在供應鏈的業務方面有哪些不同于經濟危機之前的趨勢?客戶的需求有哪些變化?
斯科特·戴維斯:一個有趣的趨勢是,我們看到了很多企業最突出的變化就是降低了庫存。在上一個繁忙季節,航空貨運的需求開始迅速增加,因為當時很多企業的庫存非常少,特別是在美國和歐洲的一些零售企業,庫存較少導致他們對航空貨運需求的增加。
此外,對于很多企業來說,一旦遇到了經濟簫條的情況,首先是看他們的供應鏈是否是高效的,他們希望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核心競爭力方面。但很多企業在回顧的時候發現,供應鏈的管理并不是他們的核心業務。
舉例來說,一些醫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在研發方面,所以他們在經濟危機的時候就選擇請一些全球領先的物流和快遞企業幫助他們管理供應鏈,使得他們能夠騰出手來花更多的時間進行研發。
而對于很多中小企業來說,特別是美國和歐洲的中小型企業,他們之前的出口量非常少,向海外出口的這部分企業只占所有中小型企業的1%。并且在這些企業當中,絕大部分只向一個國家出口,但是他們發現95%的消費者并不在美國本土市場,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客戶希望有一個物流公司能夠幫助他們在全球市場進行競爭。
指揮“航母”的CEO
在經濟危機的過程中,我最主要的職責就是就各種問題在公司內部進行溝通。
《中國經營報》:UPS原來是一家包裹遞送公司,現在越來越多地把自己定位為一家物流公司。一個公司的轉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UPS做了哪些事情以達到轉型的目標?
斯科特·戴維斯:我們從一個包裹遞送公司轉化為一個物流公司,大概是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或者是90年代末期才開始的。如果想轉變成一個物流公司,首先需要增加服務產品。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到2005年,我們增加了很多新的服務產品,比如目前可以提供海運服務、空運服務、配送服務、報關服務以及零備件物流服務等等。在這個過程當中有40起收購案例。這大大豐富了我們整個公司服務的產品。
我們認為,在發展物流方面是有很多機會的,同時我們物流服務的產品和我們國際的包裹服務產品并不相沖突,事實上他們是相輔相成的,物流方面的收入也會對我們整體收入形成一個很好的支撐。
UPS的目標是,到2011年整個物流方面的收入和利潤率能夠達到40%。之前,大家都認為UPS是一家領先的快遞公司,但目前我們的發展趨勢是正在使我們的產品多元化,向物流和供應鏈提供商的方向去發展。
只要是全球貿易繼續蓬勃發展下去,我們在供應鏈和物流方面的業務就會持續地發展,特別是我們看到了像中國、印度以及其他一些國家消費者消費能力逐漸提高,以及他們的經濟迅速發展,也給我們發展物流和供應鏈的業務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中國經營報》:在全球遭受經濟危機期間,你擔任UPS的全球CEO一職。這個過程中你做了什么?對你今后的管理風格有什么影響?
斯科特·戴維斯:在經濟危機的過程中,我最主要的職責就是就各種問題在公司內部進行溝通。
2009年,我花了很多的時間訪問全球的各個市場,我們在全球各個操作中心告訴我們的員工,我們的競爭優勢在哪里、我們的強項在哪里。
同時我也在公司內部傳遞了這樣的一個信息,就是我們認為經濟危機過后會出現三類企業:第一類企業就是被經濟危機所淘汰的;第二類企業是競爭力、實力被大大削弱,可能需要花上幾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到經濟危機之前的水平;第三類企業就是他們的競爭力會更加強大,他們會變得更加注重客戶的需求。我告訴員工,UPS公司就屬于第三類企業。
事實上,我很重要的職責就是要確定我們整個企業的戰略是正確的、健康的。我們的企業戰略總的來說,就是我們要幫助客戶企業進行全球化的貿易,以及全球化的競爭。
我想,我們目前所處的環境應該說在歷史過程中是一個最好的環境了,UPS對于未來非常樂觀,也很有信心。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罵戰升級的背后,不可掩飾的是長久以來行業間壟斷與被壟斷的復雜關系,筆者以為,既然是圈錢,又何必在意自己當了一把“孫子”。本身目的都不單純,誰智商和市場絕對地位高,誰利益大,個人投資者才是“冤大頭”呢,>>>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UPS姍姍來遲 申請開展國內快遞業務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5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