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漏屢屢得逞,假冒花樣頻出,店鋪售假追責難、監管更難。
1. 平臺服務商成盲人?
●售假店鋪可以靠“鉆交易平臺技術漏洞”存活
2010年6月,“70后”網友大勇在淘寶網上看上一件某著名品牌桑蠶絲男士短袖衫,網店圖片顯示衣服質地絲滑、款式新穎。在與賣家聊天確認為正品的當晚,大勇點擊付款買下了心儀的靚衫。兩天后,“靚衫”如期到家。但打開包裝一看,大勇發現自己又一次買到了假貨。
如今,年輕的一代已成網購主力軍。大量“50后”、“60后”家長在孩子的帶動下也加入到網購大軍。統計數字顯示,到2010年8月,我國網購市場用戶達1.3億。
與網購大軍迅速壯大遙相呼應的是,網絡零售商鋪飛快崛起。曾經在某著名網購交易平臺擔任過兩年監管員的陳灼告訴記者:“這些商鋪都要看平臺服務商的臉色賣貨。”
陳灼說:“平臺類似于傳統商品交易模式中的大賣場。平臺服務商類似于賣場的租賃方,他們通過監管商鋪,收取管理費用。”在個人對個人網上零售業務中,平臺提供商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首先,賣家店面裝修是否漂亮、能否在提供商
推薦閱讀
目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對Facebook、Twitter和Zynga等未上市的互聯網公司的股權交易展開調查。SEC已經要求這幾家公司股票交易的多名參與者提交相關信息,意在查明部分私有公司是否涉嫌利用私有股票交易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購平臺信用缺失:售假店鋪可靠鉆漏洞存活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7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