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成本節約近三成,網購達人曬省錢經”。2010年以來,實惠又方便的網上購物成了發展最火的消費方式,然而大量黑客陷阱卻為網購安全敲響了警鐘。根據360安全中心的監測:今年12月以來,專門劫持網購資金的木馬新增1200余種,購物類詐騙網站新增6775家,對即將到來的2011新年網購市場構成極大威脅。
網友們如何才能防范資金和重要的網銀、網購賬戶被盜呢?針對網絡購物中花樣多、變化快的黑客陷阱,360安全中心在12月30日發布了《網上購物防盜指南》,結合著此前一些網友受騙的案例,特別提出了5條保護購物安全的小技巧,幫助網購族們提高安全意識。(以下案例均來自媒體公開報道以及315消費電子投訴網公開發布的信息)
第一、拒收不明文件
案例:湖北的顧先生在網上為妻子購買一款打折的名牌皮包,賣家通過聊天工具發來一個壓縮文件,要求確認款型。顧先生打開壓縮文件時看到系統提示“該文件損壞”,當時并沒有在意,重新回到購物網站上進行付款操作。蹊蹺的是,500元錢卻被打入了另一個陌生賬戶名下。
360安全提示:顧先生接收的文件是目前最流行的“購物”木馬,該木馬能監視中招電腦的瀏覽器,在受害網友付款時劫持網上支付的資金。在購物交易時,根本不需要接收此類文件;如果確實需要查看商品圖片,也應該要求賣家發送jpg這類常見圖片格式的文件,而不是壓縮包或exe、scr等可執行程序。
第二、核對網址鏈接
案例:四川的李先生在某購物網站上拍下一件風衣,賣家修改價格后發來一個所謂的“支付”鏈接,頁面和李先生熟悉的支付流程非常相似。而當李先生付款后,他才發覺錢被轉到了一個陌生的支付平臺賬戶中,再去和賣家聯系,對方早已逃之夭夭。
360安全提示:很多網友習慣了在購物時和賣家交流咨詢,有些黑客利用這一點,注冊或是盜用一家網店,以賣家的身份在聊天時發送欺詐網址,用來劫持受害者的交易資金,或篡改支付金額,甚至直接套取賬戶密碼。遇到此類情況時,網友們應細心核對網址鏈接的域名。
第三、警惕超低報價
案例:廣東的翁先生看到某網上數碼商城的筆記本電腦報價極低,于是訂購了一臺。但是在匯款600元“定金”后,該網站卻遲遲不予發貨,要求翁先生再付3000元保證金。翁先生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經查證,該網站冒用了其他網上商城的名稱。
360安全提示:購物類欺詐網站的普遍特點是報價極低,比如市場上售價為7000元的電腦,其標價一般還不到3000元,并且通常會找各種借口讓顧客預先付款。當網友們訪問不熟悉的網站購物時,應該首先通過網絡搜索有沒有其他網友上當受騙的經歷,并堅持“貨到付款”的交易方式,驗貨無誤后再交錢。
第四、拒絕直接匯款
案例:甘肅的趙先生在網上搜到一個冒牌的旅行網站,訂了兩張從蘭州到北京的機票。在該網站“客服”熱情的咨詢服務后,趙先生聽信對方的話,直接將1420元購票款匯到了對方的銀行賬戶中,后來卻被告知匯款系統已凍結,需要再次匯款才能解封,趙先生于是又匯出1420元。可是最終趙先生既沒有得到機票,也沒有收回票款,一共被騙2880元。
360安全提示:所有正規的購物網站都會支持第三方在線支付平臺或網銀系統,如果遇到讓顧客直接向某個銀行賬戶匯款的情況,必然是詐騙網站無疑,應該立即拒絕,并向當地公安機關舉報。
第五、識破電話貓膩
案例:內蒙古的于女士接到一家自稱知名購物網站的“客服”來電,推銷“打折手機充值卡,并贈送名牌化妝品”。恰好于女士也是該網站的會員,于是答應購買,并在收貨時以現金付款。讓她意想不到的是,快遞送來的手機充值卡根本不能使用,化妝品也是假貨。
360安全提示:如今互聯網上個人資料隱私泄露嚴重,一些網購詐騙也和電話、短信等工具結合起來,把目標瞄準那些泄露了姓名、電話和地址的網友,增加了詐騙的迷惑性。當收到此類電話時,應該首先查證來電號碼是否可信,要不然就會像于女士一樣被不法分子用知名購物網站的名義騙取錢財。
360安全中心同時提醒網友注意,隨著網上購物市場規模的飛速膨脹,相應的木馬和欺詐網站攻擊很可能會像網游盜號一樣持續泛濫,為此360安全衛士推出了“網上交易保護”功能,并不斷加強對欺詐網站的識別和攔截能力,可以有效幫助用戶排除網上購物的安全風險。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連日暴風雪侵襲致使美國紐約地區部分居民出行受阻,旅客滯留。面對出不了門、回不了家、打不通電話的窘境,發微博成為許多受困民眾與外界聯絡、尋求幫助的一條生命線。 傳遞呼救信息 去年12月30日,新澤西州紐瓦克市>>>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7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