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與不變
他是背后的伯樂,讓一匹匹中國黑馬的夢想起飛;他是前臺的主角,2010年在全球資本市場屢屢收獲投資的碩果。
他就是沈南鵬。
而幾個小時的采訪下來,他讓記者想起歌手郭富城談自己2003年接拍電影《三岔口》而產生的轉變。
“因為做歌手那么多年,自己會覺得,我每一天出來就要像一個歌手那種,很完美,穿的最時尚”,郭富城說,當《三岔口》導演要他留著胡子,不準化妝,到現場去演戲的時候,“那一瞬間已經把所謂偶像的東西放下來了。”
或許,成功的人總有相似的基因。
這次見到的他,不再是“油光發亮的背頭,圓形黑框眼鏡,三十年代上海男人的形象”。簡單的短發,方形金屬框眼鏡,沒有“西裝革履”。反而讓人感覺他更容易接近。
對于之前給人的“距離感”,沈南鵬說,“不知道是不是形象的問題”,但自己內心并沒有要給人這個感覺。
事實上,讓記者覺得,沈南鵬改變的還不止是形象。
“我們每年都在回顧過去的失誤中提升自己, 恐怕這也是最好的學習進步方法”,采訪伊始,沈南鵬就坦誠以對,他甚至大方地與記者談紅杉中國過去失誤的案子,剖析為什么失誤。只是他不希望,將對具體案例的反思公開,因為“這些企業的事情還在變化,公開這些對企業家不公平;而做早期投資有失敗的案例不可避免,關鍵是如何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這至少不像紅杉中國成立之初在媒體展示的那樣。
2005年9月,當美國風投領域的傳奇機構紅杉資本要進入中國時,他們選中了原德豐杰董事張帆和著名個人投資者、原攜程網總裁沈南鵬,出任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伙人,他們倆同時組成了紅杉中國的投資決策委員會。
那一年,沈南鵬37歲,但背景“顯赫”:畢業于耶魯大學,曾在德意志銀行、雷曼和花旗等國際大行工作;2003年,他參與創立的攜程網登陸納斯達克;2002年,他又參與創建如家連鎖酒店。由于在創建攜程旅行網和如家連鎖酒店中的突出表現,沈還被《Asian Venture Journal雜志》評為2004年“亞洲年度企業家”。
至少在2006年,他們在以風馳電掣的速度投項目。紅杉也被媒體推上神壇,被塑造成手握魔棒,點石成金的“完美形象”。有時候,他們的“完美”甚至都容易讓人嫉妒。
2007年,紅杉中國投資一年后,亞洲互動傳媒成為首個登陸東交所的中國企業,實現了紅杉所期望的“第一個案子一定要‘開門紅’”的目標。
2008-2009年,紅杉中國接連遭遇“壞運氣”:亞洲傳媒退市、張帆離職等等。
此后,紅杉中國發生了諸多改變。尤其是近3年,紅杉中國的團隊集體開始復盤:他們更重視內部管理架構的設置、決策機制和團隊默契的培養,更重視團隊型的行業學習以及集體反思,他們甚至還在思考一些細節,比如,與創業者開會時,合伙人們是否應該攜帶電話入場?
個人明星沈南鵬說,他更多的在考慮,如何“淡化自己”,他甚至希望,在紅杉中國的平臺上,能培養更多的投資明星,沈南鵬最后被淘汰掉。
現在的沈南鵬,更多的在談是內部管理、文化建設,這些看起來更像是企業家關注的問題。
他認為,在成立紅杉中國之前,自己對風險投資的理解“很淺”,即使今天也還在學習曲線上;他覺得,做投資沒那么容易,比如投資人應該學會如何做一個好的傾聽者。
當然,沈南鵬也有很多“不變”。
比如他的執著和勤奮。就在采訪之前,他應邀就微博做一個演講。為此,他專門花了一天時間做功課,給美國的同事打電話以獲取更多信息,“我不能僅靠一個微博用戶的體驗來演講”,他說。
在沈南鵬看來,這個行業,最重要是信息,精確和完整的信息。“當一個信息在你我面前的時候,我們兩個人的判斷有差別還是有可能的,但我認為,這個差異不會那么大,關鍵是,你手上拿到的是不是更加完整、全面和精確的信息”,他說。
如何做到這一點?沈南鵬沒有更好的答案,“你要去比別人更努力”,所以,不要驚訝,他在吃飯的時候,或者陪女兒的時候,都會想著生意。
小時候就是數學天才的他,今天依然爭強好勝,希望能做得更好。當然,這不影響他借鑒別人的優點:比如,他認為,云峰基金吸納企業家做LP的做法很值得學習。
不變的還有他的語速,依然讓你的大腦不敢有片刻的“偷懶”。當記者表示他所投資的團購企業并非國內最好時,他幾次三番地追問,“你認為哪家是最好的?”“為什么?”
我在意被投企業是否成為行業龍頭
11月的北京,已進入初冬,雖然微冷,卻也陽光燦爛。這天氣,一如今年的紅杉中國。
盡管世界經濟尚未徹底擺脫金融海嘯的陰影,沒有意外的話,紅杉中國今年IPO的項目將會達到9家。
2010年11月,紅杉中國剛滿五周歲。但一年之內實現9個IPO,卻不是2010華人經濟領袖、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最滿意的。
“我不認為IPO一定是勝利的標志”,記者在北京銀泰中心柏悅酒店見到沈南鵬時,他說,作為職業投資人,相比IPO數量,自己更在意的是,“我們給LP帶來多少回報, 被投企業是否成為優秀的行業龍頭”。
沈南鵬承認,在過去的五年里,2010年是紅杉中國退出成績最好的一年,但他更看重的是,“如何能夠持續這種狀態”。
五年來,沈南鵬認為,紅杉中國“最大的財富”,不是今天有幾家上市公司,而是經歷了一些市場和行業起伏,整個團隊經歷了一個學習的曲線。而這五年,沈南鵬自己對行業的認識,以及個人心態,也都在變化。
集中爆發“并非偶然”
《21世紀》:你怎么看紅杉中國今年IPO的集中爆發?
沈南鵬:我想今年的情況,并非是偶然現象,更多的是水到渠成。我們做早期項目比較多,尤其在五年前,我們只有早期基金,諾亞財富、鄉村基等都是那時投資的早期項目。早期項目是需要有一些培養期的。剛投完的時候,先別想上市這個事,先得把業務做好,把商業模型做清楚,公司業績好了,自然就有上市的可能性。
你問我2008年投諾亞財富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三年后能上市?顯然沒想過,今年4月份的時候,我們才商量上市計劃。
《21世紀》:問題是這一批集中上市后,后面的儲備能否跟上?
沈南鵬:我們明年也會有一些準備上市的項目。今年下半年數量上可能稍微集中一點,但相信以后我們還會不斷有一些項目退出。
《21世紀》:有人說,你們的風格更像投行,更善于判斷哪類項目能上市,什么時候適合上市。
沈南鵬:需要有一點對資本市場的判斷能力。如果公司ready了,我會跟CEO講,可以啟動上市工作,盡快把這個事做完,別在這上面花太多的不必要的時間, 精力應該多花在運營上。
說到底,公司業務好是關鍵,即使資本市場有低潮, 今年沒上市,明年也能上市,明年上不了市,后年也可以上市, 市場總會給優秀企業機會的。
《21世紀》:比如麥考林,你認為它準備好了嗎?
沈南鵬:如果在去年這個時候,你來問我,麥考林是不是ready了,我不知道,我們也沒有啟動。但到今年3月,我們感覺,麥考林的營銷模式已經到了一個我們認為滿意的程度。
人民幣基金:給我們一點時間
《21世紀》:今年上市的9家項目中,只有乾造光電是國內IPO;目前為止,它也是紅杉中國兩家在國內上市的項目之一。相比而言,在國內上市,還是紅杉的短板。
沈南鵬:你要給我們一點時間,到明年這個時候來看一看吧。重要的一點是,過去兩年多,我們在學習,在了解和熟悉國內資本市場,這一點我感覺還是很重要的。
《21世紀》:國內資本市場喜歡的項目和國外比,會有差別。這是否會傳導至前期的投資,要求你們對人民幣項目的判斷標準與美元項目會不同?
沈南鵬:這其實是最關鍵的一點。除了判斷商業模型,判斷人,判斷市場規模以外,另外一種判斷,就是在國內市場,什么樣的公司是可以上市的。
為什么鄉村基、諾亞財富、麥考林選擇去美國上市,因為在美國市場這類商業模型有參照公司, 比較容易被理解,同樣,如果要在國內A股上市,我們必須去了解國內的規律和游戲規則。
過去3年,我們在做的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學習這些新東西。那么,我們今天是不是像海外上市一樣經驗豐富了,可能還不是。但我們已經有了一些成功案例,比如乾造光電,我們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和提升的。這個市場的規律還是可以被學習被了解的。
《21世紀》:你們有人專門關注這方面的信息么? 上一頁1 2 下一頁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王微與前妻的財產糾紛涉及到王微持有的13.4%土豆網股權問題,如果沒有及時解決,可能會對土豆網海外上市產生較大影響。據悉,王微前妻近日向上海徐匯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保全相應的土豆網股權。土豆網可能遇到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沈南鵬:我在意被投企業是否成為行業龍頭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3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