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嘉賓
廣州錦田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呂基富
前Google中國區廣告工程師歐酷網CEO黃崢
谷歌創業者一樣適用于“農夫理論”
南方都市報(以下簡稱‘南都’):谷歌這個平臺是否意味著更容易“起跳”?有哪些優勢?
黃崢: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起跳”并算不上輕松。技術出身,去做B2C,什么都不懂。如果說有點優勢的話,那就是谷歌早期的經理人出來在資金上要比別人更充裕一點,心態也會好一點,至少他們手里的錢能讓他們幾年不干活也不至于物質窘迫。如果在谷歌是技術派出身,那么就是對技術發展趨勢的判斷能力要強很多。
呂基富:谷歌出走者創業最大的優勢是他們身上渲染的企業管理理念,不論是IT業還是制造業,都將讓他們受益匪淺。
但是谷歌出身就不意味著一定成功。很重要的一點是,谷歌原有的資源,創業者是帶不走的。谷歌創業者一樣適用于“農夫理論”:農夫的每一次收獲就需要一次播種,并不是今年播種一次,以后就不需要了。創業者也一樣,很多創業必要的資源需要創業者重新去積累。
其實不論從谷歌還是其他一些跨國大公司出來的員工去創業都存在一種“大公司病”。這類企業的員工都追求完美,但是離開了以前的平臺,你是很難再做到完美,所以說他們出來創業,心態需要調整到適當位置。或許某些時候也要降低自己的要求。
不得不強調一點的是創業資金。我們聽到的很多成功案例都是谷歌的高管和它的核心技術人才創業,這些人基本上都是谷歌的早期員工,他們創業時已經得到了公司豐厚的回報,他們手里的股票價值可觀,這跟谷歌以后在海外招募的員工是有很大差距的。
“要谷歌的員工去聯想,不太合適”
南都:離開谷歌,不同類型的Xoogler都在做什么呢?
黃崢:我一直想創業,當時正好又有朋友在資金上支持,我就這么離開谷歌了。其實我出來的時候還沒想好要做什么,也不知道適合做什么。歐酷網是后來才決定要做的。
我在谷歌的朋友們出來創業的很多。年齡大點的都去做投資業了;蛟S是不想再繼續奔波,再加上他們對一些行業積累了經驗,所以投資業更適合他們。年輕一點的比較富有創業激情,對技術趨勢判斷比較準,更多人選擇了留在互聯網行業。
南都:有人說是谷歌的企業文化造就了這批創業者,是這樣么?
黃崢:我很認同谷歌的企業文化,尤其是don’t be evil這句口號,我覺得對創業者來說很實用。而步步高老總段永平也一直給我灌輸“本分”的經營態度,這跟谷歌don’t be evil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我覺得把don’t be evil翻譯成本分更好。
呂基富:在獵頭行業,我們接觸到很多公司客戶,他們對谷歌的員工都很感興趣。有個特點是,這些感興趣的公司都是外資企業,國內企業反而很少?梢钥吹剑驹谶x人才上是比較注重人才的素養和企業文化的匹配性。比如說,要谷歌的員工去聯想,我看不太合適。谷歌員工不需要打卡,會有20%的時間去做自己的事情,很自由的,估計很多國內企業是沒辦法容忍員工在上班時間端著咖啡閑聊的。這種自由的氛圍,容易培養員工張揚自我的個性,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這對創業來說很關鍵。
洋先鋒
看看那些加碼票房的活寶們--Google創業元老今何在
技術是Google引以為豪的不變優勢。不過在谷歌,這些喜歡在IT業玩轉新花樣的天才們似乎“意志不堅定”,容易被更新鮮的互聯網因子“誘惑”。
保羅·布切海特(Paul Buchheit)
Google時期:Gmail和A dsense的第一版開發者
離開后去向:FriendFeed的聯合創始人
創業感言:認為從Google受益最大的是其團隊的融洽氣氛。“我做過許多隨性的事情。我做的大多數東西都沒什么結果,我只是喜歡嘗試各種想法,其中許多什么結果也沒有。”
早期員工離開谷歌的時候,兜里裝了不少公司股票。有了錢,又沒有選擇創業,于是投行是海外谷歌們轉型的熱點。
薩爾曼·烏拉(Salman Ullah)
Google時期:Google開發部副總裁
離開后去向:Merus資本創始人。和同事Dempsey組建自己的Merus資本公司。該公司主要投資科技初創公司。
創業感言:決定是否收購某家公司的既不是董事會,也不是創始人
除了跳槽繼續在互聯網領域耕耘或者專注從事風投之外,也同樣有一些G oogle的創業元老在離開之后進入到一個嶄新的行業之中。
奧蘭娜·克汗(Olana Khan)
Google時期:Google全球銷售業務主管
離開后去向:Kiva.org任首席運營官
創業感言:向Kiva.org借錢的用戶中70%是女性,這是吸引她加盟到該公司來的主要原因,她希望能盡力幫助其他女性利用貸款拓展業務。
知多D
Google的資金譜
Google的名字是取自于數學中的術語“googol(10的100次方)”。有趣的是,Google的員工也被按此名字進行了分類。比如,一般員工叫做“Googler”,新員工叫“Noogler”,同性戀員工叫做“Gaygler”。如今,Google歷經10年的發展,員工已經超過2萬人,所以又出現了另外一個群體———離職員工,他們被稱為“Xoogler(ex-Googler的縮寫)”。
大部分的Xoogler都很年輕,具有創業精神。隨著Google的日益強大,他們中的很多人在離職前積累了一部分自己創業所需的財富。離開Google后,這些人大概分為兩類,一類在硅谷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另外一類參與到了風險投資中。
進入論壇>>(責任編輯:嫻子)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團購網站的啟動門檻很低,創建成本可以控制在1萬元以內,所以不少人都有撈一票就走人的僥幸心理,這是導致團購領域亂象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消費者在團購時要學會保護自身利益。 據《人民日報》報道,近期國內互>>>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3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