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丹·哈里斯博客內容:
大約從去年開始,美國公司起訴中國公司的案件越來越多?偨Y起來,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美國公司和中國公司之間的業務往來越來越頻繁。
·訴訟并不是發生在兩家公司剛剛建立業務關系之后,而是之后的幾年內,雙方的關系不可調和,達到了起訴的地步,不通過法庭干預無法解決。
·經濟滑坡通常會增加兩家企業關系惡化的可能性,并導致法律訴訟。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美國獲得越來越多的業務機會,這增加了遭到法律訴訟的可能性。這也是越來越多美國公司起訴中國公司的一個主要原因。
·中國公司傾向于聘請一些不知名的律師,因為他們不愿出高價聘請知名律師。
·中國公司并不認真對待訴訟案件,因此有時在法庭上因未遵守美國的證據開示(discovery)法規而遭遇麻煩。
許多訴訟案件涉及到商業機密或知識產權,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最近剛剛發生的摩托羅拉起訴華為,稱華為盜取其商業機密。《華爾街日報》在一篇文章中稱:“這將顛覆華為多年來塑造的創新者形象。”
在這些訴訟案件中,中國公司往往占據下風,主要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訴訟,就好比他們在海外市場經營時,采取與國內同樣的經營方式。
其實,美國的訴訟和中國的訴訟是不同的,主要區別如下:
·訴訟案件在中國處理地很快,通常3個月即可結案,而在美國可能需要3年的時間。
·通常,在美國的法庭上,任何觀點都以證人為主,而文檔證據雖然也很重要,但不如證人重要。而在中國,文檔證據比證人的證詞更可信。
·在美國,一方對另一方提起訴訟后,通常可以通過證據開示從另一方獲得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訴訟。而在中國,訴訟發生后,一方不可能再從另一方獲得證據,而只能擁有起訴前已經獲得的一些證據。
·在美國,別指望可以賄賂聯邦法官。
所有的這一切往往導致中國公司陷入絕望境地,而他們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未能恰當地利用時間和金錢。
·未能理解證據開示法規的重要性。
·未能聘請知名的法律顧問。
·未能了解即使擁有了知名律師,也不能保證勝訴。
總之,中國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經營,必須要習慣于被起訴,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已經不在中國。
進入論壇>>(責任編輯:原野)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隨著三網融合與物聯網概念的不斷完善,電子商務正悄然“滲透”到各個行業中,大到家用電器,小到玩具日用品,都已經出現了電子商務的影子。 隨著三網融合與物聯網概念的不斷完善,電子商務正悄然滲透到各個行業中,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美國公司為什么喜歡起訴中國公司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38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