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首席經濟學家哈爾瓦里安。

讓傳統新聞業逐漸衰落的原因有很多,人們可以輕易羅列出一個長長的清單:直線下降的發行量,漸漸消失的分類廣告,搜索引擎的出現等等,而很多人會說,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要拜Google所賜。不過,在推動傳統新聞業走向衰落的同時,這家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也開始想介入新聞業的生產流程當中,不僅是為了商業目的,也是出于對傳統價值的考慮。Google的一位高層就公開表示,如果新聞機構都停止生產具有影響力的新聞作品,那么搜索引擎就無法向用戶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因此Google開始考慮怎樣能夠和傳統發行人合作,推動新聞業走入新的紀元。猜猜他們對新聞未來的看法是怎樣的?前景非常光明!
衰落的商業模式
每個人都知道Google正在給傳統新聞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是只有少數人知道Google其實正在努力把新聞帶回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或者說只有少數人才真正理解好的新聞對于Google未來發展的戰略意義之所在。
當然這么說有點夸大Google毀滅或者創造一樣事物的能力。Google的首席經濟學家哈爾瓦里安認為新聞行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千人訂閱量并非是從20世紀90年代Google誕生時才出現向下的拐點,真正的拐點早在二戰結束之后就已經出現。1947年的時候,每100戶美國家庭每日平均消費140份報紙,到現在只消費不到50份,這一數據在最近幾年仍然持續下跌。如果Google并沒有出現,傳播方式的變化也會為傳統新聞業帶來巨大變化:24小時新聞電視臺、新聞門戶網站的出現、現代人類越來越忙碌的生活方式,這些因素無一例外都會導致報紙的衰落。
Google對傳統新聞業的沖擊還體現在對分類廣告市場的瓜分。但在另一方面,Google試圖維系傳統新聞機構發展的意愿也很強烈,并且在最近一段時間體現得尤為明顯。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4月份對外宣稱傳統媒體對于Google的關系是“相互依存”,“只有高品質的新聞得以保留,現代社會的民主才能從根本上發揮作用”。去年12月份,他還在《華爾街日報》上撰文指出,Google未來將引導更多的資金投入目前掙扎彷徨的傳統新聞行業,而不是像外界預期的那樣,更多地分流傳統報業的市場份額。Google在《華爾街日報》如是表態無疑會有一些尷尬,因為自從默多克入駐這家報紙之后,《華爾街日報》就一直不停地譴責Google對傳統報業帶來的毀滅性沖擊。
Google:重構專業新聞領域內的新商業模式
Google的意圖很簡單,就是重構專業新聞領域內的商業模式。這一點非常關鍵,雖然互聯網的興起帶來消息源的極度分散,對傳統新聞行業帶來巨大沖擊,但職業記者的價值仍然存在。因為只有職業記者才會持續地關注政府機構、深入危險地帶、探索和分析各種公眾以及私人領域的爭議。職業記者是社會結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和當前互聯網中各種以賺取點擊率為目的的新聞產品完全不同。
傳統媒體從業人員目前的薪水仍然不高,因此從理論上講對傳統新聞生產有幫助的問題是在線的新聞能否收費?同時在線新聞的“有償閱讀”商業模式能否成功?但在Google,似乎很少人對這個問題感興趣。Google的看法是,人們在互聯網上當然會選擇免費內容閱讀,目前的問題是有哪些內容人們是愿意付費的,并且以什么方式付費?Google參與新聞項目的一位高管巴拉特很坦率地表示,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任何成熟的想法可供推廣。他的團隊有一部分幫助一些媒體將原創內容放在收費頁面之后;但其他的一些團隊則堅持新聞資源免費的策略,以便吸引從其他網站流失的不愿付費閱讀的人群;還有一些團隊在研究付費和免費的內容如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對巴拉特和他的團隊而言,選擇免費還是付費策略更像是經驗之談,而不是意識問題,他們會繼續觀察哪種模式更能夠發揮作用。
Google將更多的關注放在怎樣才能讓傳統新聞業吸引更多的讀者到其自身印刷、在線以及空中產品當中。一位不愿具名的Google雇員提到整個新聞計劃的另一部分,即“關注用戶”策略。“這意味著,未來的新聞業盈利模式仍然將秉持讀者至上的原則,問題是怎樣才能創造出人們愿意閱讀,并且愿意參與和使用的新聞產品。”在如何吸引當今社會的讀者問題上,Google顯得信心十足,但新聞行業卻顯得底氣不足。因此拋開其他因素不論,光是這一點就足以令Google在未來的新聞行業中占據一席之地。
報紙并不是靠新聞賺錢
首先,新聞傳播方式的變化是具有沖擊性的。新聞業的變革是行業整體的變化。在Google看來,新聞行業中發生的種種變化,更多的是源于種種具有歷史意義的技術手段帶來的變化,而并非新聞從業人士在商業上變得短視或者保守。
其次在Google看來,對于分類廣告的強調是傳統新聞業難以克服的商業模式問題。傳統媒體的綜合概念是想將讀者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囊括在一份報紙當中,這么做的好處一方面能夠覆蓋所有的廣告來源,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則避免遺漏新聞,令采編具備更大的彈性。
“報紙從來就不靠‘新聞’賺錢。嚴肅報道,比如阿富汗問題的報道,并不會直接給報社帶來廣告收入。真正帶來營業收入的是汽車板塊、房地產板塊、家庭生活板塊、旅游板塊以及科技板塊,因為廣告主可以通過這些板塊鎖定消費者。”哈爾瓦里安說。但是互聯網的誕生,為人們帶來了信息量更加龐大、搜索更加簡便的行業類新聞消費模式。如果能夠在網上找到實時更新的地產、旅游、電影放映時間等信息,消費者為什么還要去買報紙呢?Google本身就是互聯網中最具影響力的分類廣告商之一,它允許用戶直接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不是為了一小塊信息去買下整份報紙;它也允許廣告商直接到達搜索自己產品的用戶,而不是為了推銷產品向報紙所有讀者都投放廣告。
再次,Google團隊的幾乎所有成員都強調一點,就是紙質媒體未來一定會消失,但是新聞行業整體的前景卻是光明的。這個論斷聽起來可能有些分裂,但這是Google關于未來新聞行業整體判斷的基礎。在Google看來,傳統的新聞行業主要的成本支出之一是印刷成本,但在事實上當今社會中一家媒體最具價值的資產卻是人力資源。
報紙不存在需求萎縮的問題
一項調查顯示,傳統媒體成本支出當中,有35%左右用于管理、營銷以及其他品牌成本。除此之外每家報社都要面臨印刷和發行成本的高企不下,多數時候此部分成本甚至高過采編團隊的成本。(不過兩家主流媒體《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在這方面有所不同,他們的采編成本高過印刷發行成本,這也是為什么步入網絡時代之后這兩份報紙仍然能夠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如果新聞網站帶來的讀者群體能夠超過實際發行量下降造成的讀者群體流失,并且廣告商們也認可報紙在發行渠道中做出的這一變化,那么報紙發行人可能會欣喜若狂地停止購買新聞紙。現在的新聞行業無疑正在經歷一個痛苦的轉變,通過傳統渠道閱讀報紙的讀者正在流失;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這些不再訂閱紙質報紙的讀者未來可能很快會轉向網絡,而且網絡廣告會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所以埃里克·施密特認為,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報紙將會步入死亡,問題只是出在印刷版媒體的商業模式當中。“今天你訂閱一份印刷版的報紙,但在未來你同樣會在網上訂閱嵌入了廣告的信息來源,這和紙質媒體的盈利模式是一樣的,我們摒棄的只是印刷這種傳統的報紙生產模式。從現在的趨勢來看,紙質媒體發行量連續下滑是肯定的,但網絡媒體點擊率卻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報紙不存在需求萎縮的問題,只存在商業模式的問題。”他很肯定地說。
Google新聞的新嘗試
鮮活報道(LivingStories)
新聞報道通常是連續性的。今天在喀布爾發生的一件事,可能和昨天的一些事情相關,甚至和20年前或更久的一些背景相關。因此,人們對于連續的新聞背景的需求,將構成未來在網絡模式下新聞寫作模式的基礎。
《金融時報》為讀者提供了關于歐洲金融危機最全面的報道,是因為它整合了更多細小的人們沒有精力逐一去注意到的細節,這些細節單獨出現時就很難在Google的搜索體系中迅速排到前面。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Google的新聞團隊去年底和《紐約時報》以及《華盛頓郵報》合作,開展LivingStories的實驗。這一實驗的目的在于,讓每一個嚴肅的事件主題在一段時間內持續發生的新聞報道單獨呈現在一個頁面當中。“我們希望打造的是一個資訊倉庫,而不是信息快餐。”巴拉特說。LivingStories的出現不僅意味著在線新聞閱讀形式的新方向,它還將為傳統紙媒提供機會,證明其在互聯網時代的價值。
快翻(Fast Flip)
“快翻”讓讀者能根據主題,出版商或最大訪問量排行來瀏覽新聞故事。它只顯示故事的第一頁,希望閱讀更多的用戶必須通過主辦出版商的主網頁來點擊閱讀。
互聯網是獲取信息的絕佳渠道,但其閱讀體驗卻經常非常糟糕。當標題變得冗長之時,閱讀體驗就變得更加糟糕。對于一些印刷排版非常精致,而且圖片比文字更多的文章,如何將紙質閱讀體驗轉化為網絡閱讀體驗成為很大的考驗。
去年夏天啟動的Fast Flip項目到目前為止已經基本度過實驗階段,該項目計劃通過上傳雜志的掃描頁面而不是轉化為文檔之后雜亂無章的圖文信息來取悅讀者。通過后臺抓取系統,讀者可以在網絡上看到和實際閱讀雜志一樣的閱讀體驗。
“這樣,你可以先看到整個頁面的全貌,再選擇感興趣的話題新聞網站。這改善了人們的網絡閱讀體驗,使得人們更愿意在同一個頁面中停留更長的時間。”巴拉特說。而這種停留,也是廣告從業人員常常提到的客戶黏性,往往是廣告主們所極力追求的目標。
新的技術讓客戶有了更佳的閱讀體驗;Google也和雜志分享廣告增長帶來的營業收入。
YouTube直通車(YouTube Direct)
Google還希望通過YouTube視頻內容的編輯使用,來吸引更大群體的新聞受眾。未加編輯的視頻內容或許是網絡時代最具能量的新聞內容,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夠通過實時上傳的視頻內容了解地球每個角落時刻發生的悲喜故事。YouTube Direct的目標就是改變傳統媒體通過文字傳播信息的方式,通過視頻在網絡渠道中播報新聞。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不單傳統新聞從業人員被鼓勵上傳視頻報道新聞,YouTube還建立快速視頻上傳通道,為全世界各種視頻新聞提供發布渠道。
編譯:南都記者 張曉華
進入論壇>>(責任編輯:嫻子)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據悉,Facebook的對手MySpace也沒有推出虛擬貨幣系統,但正在探索推出這類服務的可能性。消息人士透露,MySpace分成比例將低于30%。 北京時間6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Facebook一直在大力推廣自己的虛擬貨幣Cre>>>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1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