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業周刊》文章指出,不斷發展壯大的社群網站Facebook利用新穎的聯系方式給無數用戶帶來了歡樂。同時,它也一直在檢測用戶對犧牲隱私上的忍耐性。最近,它又引發了一場新的沖突,只是這次提出爭議的一方為美國國會。
5月12日,國會參議員Charles Schumer的隨員與Facebook公共關系與政策主管Elliot Schrage在華盛頓進行了會面,雙方圍繞Facebook的隱私政策引發的問題交換了意見。據知情人士稱,參議員Schumer已經向其他參議員提過為此舉行國會聽證會的計劃。
參議員Mark Begich表示,他對Facebook推出的最新數據收集功能以及Facebook在解決實際運作中的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傲慢感到擔憂。
Facebook已經發布了一種新功能,可以從用戶及好友提供的個人信息中提取出飯店指南和音樂播放表等信息。
Begich、Schumer以及另外兩位參議員Al Franken和Michael Bennet在4月27日聯名致信Facebook創始人、首席執行官Mark Zuckerberg,要求他解釋Facebook是如何與其他網站和銷售商共享這些具有商業價值的情報的。
5月初的時候,阿拉斯加的參議員委派助手與Facebook在華盛頓進行會談。Begich說,到目前為止,Facebook仍然我行我素。他說:“從Facebook的不作為來看,我們還需要加大敦促力度,一定要讓他們明白這個問題有多么地重要。”
自從2004年創立以來,Facebook已經搜集并建立起一個全球最豐富的、與消費者行為相關的數據庫。現在全球共有4億多消費者在Facebook網站上發布狀態更新和與產品有關的評論,傳遞友情,交朋識友,Facebook也因此成為銷售商和網絡出版商最關注的焦點。
業內分析師們認為,Facebook推出的新數據收集功能可以幫助公司提高廣告收入。(由于Facebook屬于私人所有的公司,因此它沒有發布過財務報告。)
微軟公司的研究員Danah Boyd稱:“人們現在已經開始把Facebook看作是刺激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Facebook鼓勵人們進一步公開他們的消費偏好。”
Zuckerberg提出了一個更加理想主義的組織設想。他一月份的時候曾在舊金山舉行的一次業內盛會上說過:“人們不但已經習慣了共享更多以及不同的信息,而且還慢慢擴大了開放的范圍和好友的范圍。”
Zuckerberg考慮能夠鼓勵用戶共享和開放的東西同時也可以看作是要求用戶公開更多的內容。多年以來,Facebook的這種雙重性質一直飽受爭議,比如現在它又受到美國國會的指責便是最好的例子。
2007年,Facebook推出了一款名為Beacon的軟件,它能夠在網絡中廣播用戶活動以及跟蹤用戶在其他網站上的行為。Beacon在完成這些任務的時候,并未請求得到用戶的同意。 許多Facebook用戶對此提出了抗議,隨后Zuckerberg不得不公開致歉。2009年9月,Facebook關閉了Beacon。
Facebook的Schrage稱:“我們從Beacon中學到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如果創新的速度超過了用戶理解或接受的速度,就會面臨用戶的質疑。”
Facebook最新推出的功能不禁令人回想起Beacon。除了播放表和酒店指南之外,Facebook還允許ESPN、Levis或任何人在自己的網站上安裝一個“like”按鈕。 只要用戶訪問那些網站并點擊了“like”按鈕,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某個特定品牌的支持者,對應的公司就會獲得他們的個人信息。
從理論上來說,那些網站可以將用戶的那些個人信息出售給瞄準Facebook用戶群的廣告商。 Schrage表示,現在還沒有合作伙伴這么干。
如果用戶不想讓自己的信息被共享,他們就必須進行一系列繁瑣的帳戶設置操作。哥倫比亞的法律教授Eben Moglen說,但是很多用戶都使用著默認設置,沒有太注意具體的帳戶設置,這樣他們的個人信息就更容易外泄了。
四位參議員在4月27日發出的信件中強烈要求Zuckerberg將Facebook最近進行的修改再恢復到以前的狀態。 他們說:“用戶們應該能選擇是否共享他們的信息。”
在參議員的信發出一周后,15個消費者團體向聯邦貿易委員會提出了投訴。 5月12日,來自30個歐洲國家的官員聯名致信Facebook,聲稱Facebook對網站默認設置作出的根本性的改變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Facebook的Schrage稱,網站最近進行的修改都是完全正確的。他認為各界之所以對網站的修改提出異議,完全是因為公司公關不利造成的。他說:“我們必須在與所有用戶的溝通方面做得更好一些,不管他們是華盛頓的參議員還是普通用戶,我們都應該認真對待。”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最開始陸煒之所以想到要把祭祀搬到網上,就是認定“祭祀類的網站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要想達到贏利就必須有規模,再推廣自己個性化的付費服務,才能解決存活下去的資金支持”。 最開始陸煒之所以想到要把祭祀搬到網上>>>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