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郎朗
從去年第二季度開始至今,國內外液晶面板廠商已足足享受了5個季度的溫暖日子。但今年6月開始,液晶面板全行業似乎又嗅出了價格下跌的味道。
這一輪的價格下跌由惠普、戴爾6月份清理上半年的庫存引發,導致了17英寸、19英寸等液晶面板在今年6月單月下降10美元,而且下跌的趨勢又延伸到了32英寸、42英寸、46英寸等液晶電視面板領域。
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可能將成為面板巨頭今年的盈利頂點,到年底時,部分主流尺寸面板的價格降幅可能超過30%,其中17英寸價格可能跌破100美元的歷史低點,液晶面板行業的寒冬可能再次到來。
對此,奇美電子創始人許文龍7月4日表示,他對液晶面板行業景氣長期看好,短期內由于產能擴張導致的價格波動很正常,但今年液晶面板價格跌幅不可能太大,目前產業景氣只是“打個小噴嚏”。
供過于求
液晶面板從來都是一個周期性的行業,在2007年第二季度開始的上升周期中,全球液晶面板巨頭,如三星電子、LGD、友達和奇美都大大受益,扣除前期投資攤銷后,僅LGD過去的4個季度就獲得了近30億美元的凈利潤,遠遠大于其在前一個虧損周期10億美元的虧損。
然而,快樂的日子總是短暫的。惠普、宏碁與戴爾等個人電腦品牌大廠今年6月聯手降低庫存,成為液晶面板價格大跌的導火索。
DisplaySearch中國區首席代表張兵表示,雖然今年全球范圍內液晶電視和液晶顯示器依然保持了15%-40%的增幅,但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和高通漲的滯后效應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顯現,全球范圍的PC和液晶電視的需求都未能達到預期,“惠普、戴爾的清理庫存只是個開始。”
據悉,液晶面板價格從今年第二季開始大幅向下修正, 今年6-7月的單月降幅最高將達10美元,如19英寸寬屏幕顯示器面板與17英寸顯示器面板等,每個月的跌幅就達8至10美元,跌價趨勢要到8月才會趨緩。
在需求疲軟的情況下,全球范圍的液晶電視產能擴張卻依然在繼續。
DisplaySearch第二季最新出版的玻璃基板季報指出,估計有20座玻璃基板镕爐將于今年上線,總數從去年第四季度的117增加到137座,按面積計算,今年全球液晶面板產能較去年增加25%。
目前,包括深圳群創、龍騰光電擴產在內的國內5代線建設風潮仍在繼續,今年第四季度投資15億美元的群創5代線將正式投產,而且群創還有繼續建設第二條5代線的計劃。據不完全統計,到2010年,全球范圍內還將新增5-7條5代線,在全球液晶顯示器需求增長幅度下降到個位數的情況下,相關尺寸的5代線產能未來兩年卻將增加40%以上,顯然其供求關系將嚴重失衡。
調查公司WitsView研究部主管張小彪表示,今年7月是戴爾的第二季季底,調整庫存動作會延續到7月,若照這樣的跌價速度,17英寸顯示器面板今年底時恐怕會跌到過去的歷史低點,也就是跌破100美元,到約98美元至97美元的價位,下跌幅度可能達到30%-45%。
這雖然對面板巨頭二季度的盈利影響不大,但是從第三季度開始其盈利將大幅下降,為此,投資者已開始拋售面板股。據統計,從今年5月底到6月底,臺灣面板業的五家上市公司市值已蒸發了2000億元新臺幣。
連鎖反應
這次液晶面板價格的下降最先從電腦用液晶面板開始,然而這一降價風潮卻很快延伸到了液晶電視面板領域。
根據WitsView公布的6月下旬的面板報價,37英寸面板報價下跌10美元,而32英寸與42英寸也各有5美元的跌幅。DisplaySearch的報價則指出,46英寸下跌6美元,由于電視面板本身的價格較高,因此下降幅度并不大。
然而,液晶面板的跌價具有連鎖反應,液晶電視面板生產商的壓力同樣不小。按照此前預測,今年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將突破1.4億臺,主要是因為歐洲杯、奧運會帶來的換機高峰,然而事與愿違,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和通貨膨脹導致全球范圍內的消費緊縮,很多消費者即便換機也選擇了32英寸等低端產品,導致40英寸以上的液晶面板供過于求。
據DisplaySearch統計,全球第一季32英寸液晶電視銷售超過預估的10%,32英寸以下非常搶手,40英寸以上的電視銷售卻低于預估數字至少3%以上,正是這個判斷失誤導致了液晶面板價格的下跌。
此外,液晶電視面板價格的整體下跌與臺灣企業的供過于求也有關,張兵表示,“日韓企業今年的面板采購傾向從臺灣地區向日韓國轉移,讓臺灣液晶面板企業陷入了困境。”
據悉,去年索尼與夏普合資建第10代面板生產線,此舉將降低對臺灣面板廠依賴程度;今年年初,三星、索尼宣布再新建一條8代線,月產能約5萬片,預計2009年上半年量產,此舉將影響索尼對臺灣面板的采購意愿;隨后,原本向友達、奇美電子等臺灣廠商采購面板的東芝也投入夏普懷抱,并宣布從今年開始,32英寸以上面板全部從夏普采購;此外,原本全部向臺灣面板廠采購面板的三洋,也于近日宣布向夏普采購面板。
在2007年到2008年間,日韓面板業形成了“索尼-三星”,“東芝-夏普-先鋒”、“松下-日立-佳能”等三大陣營。
目前,臺灣電視用液晶面板的產能占全球六成份額,按照去年全球液晶電視的出貨量計算,臺灣大概有超過7000萬片液晶面板的年生產能力,這其中60%-70%的面板是供給日韓廠商,所以日韓廠商減少對臺灣面板采購的舉措將大大影響到臺灣面板的現有格局。
在此情況下,臺灣面板企業除了與中國的彩電企業建立聯盟來舒緩壓力外,液晶電視面板的降價也就勢在必行。
中國巨頭過冬
在這場即將到來的全球性的液晶面板降價風潮中,處于襁褓中的中國液晶廠商日子最難過,京東方、上廣電、龍騰光電等又做好了再次過冬的準備。
張兵表示,LGD、三星電子等巨頭今年第二季度的盈利依然在7億美元以上,而且未來幾個季度依然可能保持盈利,這是因為7代以上的液晶電視面板的供求關系,由于沒有中國企業的參與其穩定性相對要好一些,而且這外資巨頭即便出現虧損,過去一年超過30美元的凈利潤依然可以支撐其度過嚴冬。
對于臺灣的液晶面板企業來說,由于這次降價最大的5代線很多都是2001年左右投資的,包括華映、翰宇彩晶在內的很多條線已經收回了投資,這導致即便17寸液晶面板價格跌到100美元以下,其依然可以盈利。
相對而言,雖然京東方2007年取得了接近9億元的凈利潤,每月稅后盈利超過1.4億元,但是相對于外資巨頭,其2007年的盈利還沒有LGD半個月的利潤高,這使其在寒冬到來前準備不足。
更為重要的是,2007年開始,國內液晶面板巨頭展開了新一輪的投資,包括京東方在成都的4.5代線,龍騰的5代線擴產,上廣電的6代線目標,這些投資的資金本來準備在A股募集,但到目前依然沒有到位,如果新一輪的虧損周期到來,這些企業再度陷入虧損,融資可能再次泡湯。
不過,新一輪虧損周期的到來可能會讓京東方、上廣電和龍騰的三方重組重新啟動,上廣電有關人士表示,“如果寒冬提前到來,三方就必須抱團過冬,而6代線以上的投資更需要馬上啟動,因為等投產就可能進入了新一輪的盈利周期。”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不競爭就意味著消亡,但過度的競爭會把企業推向產業的邊緣。從對抗走向合作,中國IT企業才能實現良性發展 祁東風: 1984年9月~1988年7月就讀于北京大學;1988年9月~1991年3月就讀于北京理工大學;1991年3月任教于北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惠普和戴爾清庫存打斷液晶面板“美好時光”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5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