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至4月初,富士康連續6名員工跳樓,一時激起千層浪,“血汗工廠”再次成為富士康的代名詞。
不過,《華夏時報》記者在深入采訪后卻發現,就是這樣一個問題頻發的企業,在珠三角地區大量涌現民工荒、漲薪三成都緩解不了的背景下,富士康堅持工資最低標準決不漲薪,卻從來不愁招不到工。
富士康謎團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生意經?
對富士康趨之若鶩的應聘人回答得并不意外:“只要能按時發工資,福利和工廠環境好點就行。”
“低工資源于低利潤”是富士康等代工企業常用的說辭。但深圳一家電子加工企業老板劉建文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這只是個幌子,富士康們至少保持10%以上的利潤,雖然執行的是勞動法限制的最低工資標準,但的確是沒有違法。”
不僅如此,本報記者調查發現,為應對成本上漲可能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多的代工企業向內地二、三線城市轉移;其中富士康80萬大軍有一半轉移到了內地。
劉建文透露,富士康們的生意經很精明,轉移內地主要是為了圈地生財。劉舉例稱,一個只有兩三百名員工的小公司,在湖南某縣城都可以利用招商引資的名義低價圈到500畝土地。
不愁招工
4月14日中午12點,富士康南門招聘處,上千名年輕人擁堵在門前,幾根隔離繩索一直拉到了二十米外的馬路邊。
一名18歲的湖南女孩剛到深圳,“大企業安全,環境不錯”是她直奔富士康的原因,“反正工資都差不多,吃喝玩樂配套都有當然更喜歡了。”員工跳樓問題似乎跟她無關。
另一名來自湖北的小伙子告訴記者,他來富士康門口蹲點了四五天還沒排上,每天都有幾千人來排隊,他在寶安崗頭村住招待所,每天需要40元,只想盡快進廠解決食宿問題。
而在寶安龍華坂田眾多工業區門口,記者看到大量招聘普工的橫幅牌子滿天飛卻招不到人。記者了解到,不少前來求職的“90后”農民工訴求,除了保證工資按時發放,更看重的是企業環境和福利。
“富士康大陸員工從去年的70萬人,目前已經增至80萬人。”富士康集團一位管理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企業陷入了兩難,經濟危機時,員工投訴我們不給加班,現在加班了,又抱怨企業是“血汗工廠”。
該管理人士表示,員工跳樓事件的發生,公司的客戶自己也會來檢查,只要運作沒問題,還是會下單給富士康,客戶注重的是產品質量。
富士康工會副主席陳宏方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對于死傷員工的后續處理,如果按照法律上賠償每人只有一兩萬塊,但富士康會盡量按照家屬的要求補償,最高可獲得10萬元。
“85%的職工是‘80、90后’,平均年齡在21—23歲之間,他們更多的是通過網絡來尋找自我認知,如何迎合這代人的需求,是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陳宏方表示。
低薪的秘密
應聘者蜂擁而來看來真的不是只奔著工資。
“其他代工企業都是按最低工資標準給,富士康不愁招工,怎么可能會多給?”上述富士康管理人士對記者反問。但事實是,富士康臺灣高管加薪幅度普遍在30%以上。
陳宏方告訴記者,在富士康工作滿一年,每年保底加薪3%,沒有上限。富士康旗下三十多家法人企業,加薪多少主要跟法人效益多少有關。“富士康是臺資企業,特殊崗位會從臺灣派員來大陸,領導層擔當的責任不同,待遇當然不可能和普工相提并論。”
富士康觀瀾基地一位行政人員告訴記者,富士康為了不違法,早就做好了自愿加班的協約書,員工加班都簽協約,算上加班費,平均普工月薪可以達到1500-2000元。
劉建文告訴記者,深圳至少有七八成企業不遵守勞動法,“勞動法規定一個月加班不能超過36小時,你說哪家工廠能做得到啊?我們員工一個月要加100—140小時,小工廠如果全按勞動法根本沒法活。”
“如果大家都漲工資,反而不怕,工資漲了,我們也就會借機提高產品價格,因為別的工廠成本也一樣提高了,這樣對加工廠影響也不大。”劉建文說,除非勞動法統一上調,不然不可能主動漲工資,最多只是增加點福利,大廠福利保障體系完善,所以招工有優勢。
據記者了解,代工廠最大的成本是人力,稅收是許多中小企業都會逃避的,大約百分之三四十關閉的廠家,多是因為勞動法的修改而不想做了。
低利潤證偽
一面不愁招工,一面要面對“血汗工廠”的指責。富士康的理由并不意外:“低工資源于低利潤。”
有媒體報道稱,占富士康10%業務量的蘋果,只給2%的代工利潤,但截至4月16日,蘋果方面仍未對記者提出的問題做出回復。
“不知道今年訂單怎么這么多,觀瀾廠區員工一直在增加,還要建幾個餐廳才能滿足員工的吃飯問題。”上述富士康觀瀾基地行政人員告訴記者,“整個觀瀾廠區90%以上做蘋果產品,現在富士康跟蘋果是鐵哥們,富士康是靠質量和速度取勝的,做出來的東西并不便宜,當初諾基亞給出的加工利潤率太低,富士康就棄單給了比亞迪。”
富士康官方并未向記者道出利潤的底線,稱這是商業機密。不過富士康內部人士對記者透露:“2%的利潤還不夠我們吃飯的錢。”
“他們底線絕對不會低于10%,低于這個利潤,企業就不會做了。”劉建文向記者透露,加工廠都是先算好利潤后再給客戶做。
劉建文告訴記者,今年制造業很火,富士康工廠工人基本上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11點,有時還要到凌晨1點。
記者采訪的多家制造業老板一致表示,像富士康這樣的大企業,議價能力也很強,外資企業更注重品牌品質,如果產品做不好,賠付起來損失很大,他們不會太在意一點小錢。
變相圈地?
企業降低成本之道除了在工人工資和利潤占比上做文章之外,另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向內地轉移。
據悉,富士康80萬工人大軍中,有一半是布局在內地城市,最新進駐的就包括重慶和湖北等地。
上述富士康管理人士告訴記者,人力成本低,享受人口紅利就是轉移后的一個優勢,但人力成本只是一部分,物流和其他配套設施成本也占很大一部分,所以全部轉移到內地不太現實。
按照他的解釋,企業并未把產業轉移看得那么重,途徑多得是:現在很多代工企業已不是單純地做三來一補,開始利用國外的技術,培養本地人才,掌握了技術后,慢慢有了自己的品牌,然后自己開發,而不是單純的代工,“富士康現在也有自己的專利技術了。”
不過,劉建文向記者透露,大企業轉移到內地,除了可以享受地方政府給予的優惠稅收政策外,企業去的真實目的就是圈地,內地政府需要招商引資,大企業可以圈到很多地,以工業園的名義搞房地產開發,建廠房寫字樓可以出租,建食堂可以用來做餐館,建宿舍可以做賓館盈利,這些利潤也很可觀。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現在,美國議員安東尼·韋納Twitter“猥褻照”事件已逐漸平息,令人驚訝的是幾乎沒人討論打垮韋納的蝴蝶效應:Twitter的規則。 現在,美國議員安東尼韋納Twitter猥褻照事件已逐漸平息,令人驚訝的是幾乎沒人討論打垮>>>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富士康“血汗”生意經:低薪招聘不愁招人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7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