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大限度的為用戶考慮,用戶會不會最大限度的回饋你?多年來,網易郵箱一直在糾結這個問題。或者說,所有郵件服務提供商都有同樣的糾結,只不過網易是國內郵箱市場的老大,更需要糾結。
一個長期處于糾結狀態的人,做事就容易瞻前顧后、拖泥帶水、反反復復,一款互聯網產品也一樣。
最近,網易郵箱又糾結了——在時隔多年重新開放POP3/SMTP服務,新開IMAP服務,大快人心之余,又有用戶發現“用QQ郵箱的POP3服務無法收取126、163郵箱的郵件”。對此,QQ郵箱公告表示“我們發現,目前網易郵箱僅支持個人郵件客戶端進行POP3收信,而逐漸取消支持第三方服務器的批量POP3收信。”
顯然,網易的態度有些曖昧,既希望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又不希望為競爭對手做了嫁衣——如果QQ用戶在QQ郵箱中POP3網易郵箱,則意味著QQ用戶沒有任何再登錄網易郵箱的必要,也就意味著網易只能當個“活雷鋒”,便宜都被騰訊占了。
問題在于,網易郵箱也支持POP3功能,它也可以作為QQ郵箱的客戶端,以此“廢掉”QQ郵箱,只要用戶愿意。
如此一來,問題就變成了網易郵箱與QQ郵箱的博弈——究竟誰更能成為不可或缺的客戶端。這時候,騰訊強大的客戶端捆綁戰略就成了天平上那一塊重要砝碼——用戶可以不用打開網易郵箱,但它“不得不”使用QQ。
讀到這里,讀者們不難讀懂網易的糾結,連我都開始為網易糾結了。平心而論,網易花了很多錢砸在郵箱上,速度、功能、用戶體驗都是一流的,我也是yeah郵箱的忠實用戶,如果要開放POP3,投入產出比短期內肯定會降低,再被競爭對手“擺一道”,就有點“費力不討好”了。所以,就我個人而言,我理解并支持網易郵箱的舉措,但我也相信,一定有很多用戶對此不理解、不支持。
還是本文開頭那一句:如果你最大限度的為用戶考慮,用戶會不會最大限度的回饋你?現實有點殘酷,用了POP3/SMTP之后,用戶很難再為郵箱帶去流量;用了QQ的web郵箱,流量不僅沒有帶來,還帶到了競爭對手那里。網易畢竟不是公益組織,而是一個接受董事會業績考驗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考慮用戶體驗的同時必須考慮自身的利益。
一直以來,免費郵箱都是網易戰略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丁磊也對這個“賠本”的業務極為看重,到2010年,丁磊甚至親自督戰,祭出了“如虎添翼”計劃,又玩出了頗有意思的@計劃。早些時候,丁磊甚至以“每丟一封郵件賠付1000元”來宣誓自己的決心和信心。網易希望借助郵箱打通其各條產品線,塑造互聯網的又一個入口,而如何讓用戶更愿意使用web郵箱服務是這一戰略能否成功的關鍵。
糾結之中,到底如何權衡?作為中國有才、有財的“豬倌”,丁磊不妨用養豬的思路來考慮一下這個問題。丁磊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談過自己的養豬心得:由于圈養的豬活動量不夠,肉質口感稍差,所以要在豬30公斤以下時圈養,到30公斤以上則放養。那么問題的關鍵就是:對于網易郵箱這頭“豬”,到底是還處于“圈養”階段,還是已經足夠壯,可以“放養”了?
我認為,“放養”的時機已經成熟了,根據網易公布的數據,其郵箱用戶數量已經突破3億。而且,越是戰略關鍵,越需要網易拿出足夠的胸懷和足夠的自信。當年搜狐推出搜狗輸入法,很多人將其解讀為“客戶端戰略”,這聽上去是沒錯,但真正應該讓搜狐感到驕傲的,不是靠偶爾彈出個更新帶來的點擊流量,而是搜狗輸入法為搜狐帶來的品牌提升,這可能比趙本山在春晚中幫忙做廣告更有價值。
互聯網人很喜歡談論“用戶黏度”這個詞。按理說,搜索引擎是最沒有用戶黏度的,從百度到谷歌,只需要三秒鐘,開關一個網頁而已。這遠遠比郵箱的搬遷來得簡單。搜索引擎的做法是依靠研發、產品、營銷等綜合手段來贏得客戶,郵箱也可以這么干。況且,從大方向來說,在互聯網開放的大潮下,任何試圖制造障礙來留住用戶的行為,都是愚蠢的。
所以,我斗膽建言丁磊:拿出你的肚量,大膽開放吧,給用戶100%的選擇權,即便是將他們“放養”,也跑不了的!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國內消費電子商務行業缺乏核心發展戰略,正在透支行業未來。百億銷售規模的企業采購價格不可能比千億銷售規模的企業采購價格更低,只有贏利的企業才能談得上對消費者與投資者負責。”不久前國美電器眾高管以不點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丁磊 請用養豬的思路來做郵箱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7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