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需要第三方擔保,到版權質押、版權質押打包,從5000萬到1億,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誼兄弟)作為內地民營影視制作企業的 “大哥”,與銀行的資本合作經歷了從難到易的過程。
華誼兄弟與銀行不斷磨合
華誼兄弟的第一次“觸銀”是在2005年籌備電影《夜宴》時。深發展為該片提供貸款,條件是華誼兄弟必須請第三方 (中國進出口保險公司)作擔保,而且華誼老總王中軍將個人名下所有資產作為連帶擔保。
從2007年籌拍《集結號》開始,華誼不再需要第三方公司擔保授信,而是以知識產權,即“版權質押”獲得招行的5000萬貸款。這是國內銀行首次為國產電影提供商業貸款。
《集結號》的成功讓銀行業意識到了文化產業蘊藏的利潤。中國影視業的高速發展,使銀行業加快了與文化產業的合作步伐。
2008年5月14日,北京銀行與華誼兄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版權質押的方式向華誼兄弟提供1億元打包貸款,用于其多個電視劇項目,開創了 “版權質押”打包的先河。隨后,中國農業銀行和華誼簽下了2009年度4部電影的貸款。
2009年中國工商銀行為華誼兄弟提供1.2億元兩年期貸款。
“版權質押”風控弱?
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回報的高風險性,決定了銀行對于向華誼兄弟這類公司的融資風險控制有特殊的要求。從華誼兄弟與銀行的合作經歷中可以看出,“版權質押”是銀行控制此類貸款風險的關鍵。
但在中國目前物權法的框架下,“版權質押”的法律效力并不特別充分。版權屬于無形資產,其市場價值較固定資產難以估算。
從電影收入組成上來看,“版權質押”的現金流保證并不強。一般來說,院線票房是主流收入,其次是娛樂營銷,包括植入廣告和貼片廣告。另外一項便是版權交易收入,包括海外版權和電視、新媒體、DVD版權等,但從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的普遍現狀來看,這部分占比并不高。
事實上,當時首開先河的招商銀行除了“版權質押”以外,還制訂了一系列嚴格條件來控制風險。
在與華誼兄弟的合作中,招行也有個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要求,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和阿里巴巴董事長馬云以個人名義擔保,并且電影票房收入需要直接進入專設的監管賬戶。
如果是一般企業,5000萬貸款只需要副行長簽字即可。然而,由于文化創意產業的特殊性,對華誼兄弟的放貸由行長親自簽字。
此外,該行5000萬貸款以每筆1000萬元的方式發放五次,且華誼兄弟只有在用完其自有資金后,才能動用銀行貸款。招商銀行還派專人隨時檢查拍攝過程,嚴格控制影片成本及支付進度。
信任關系是合作關鍵
盡管銀行有意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但由于缺乏相關健全體制,因此在操作層面上非常有“中國特色”。
國際上,很少有公司法人代表或相關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這種做法。國外比較成熟的操作是,會有專門的保險公司和銀行之間有直接關聯,如果制片方無力還款,保險公司將向銀行賠錢。同時,這家保險公司會找一家再擔保公司,把自己的風險再度分散。此外,還有專門的票款保管公司,作為管理票房收入款項的第三方機構,保證所得票房要優先用于還款。這樣,銀行放貸的安全性有了合理的保障。
國內這種操作方式的特點,與我國缺少專業的評估機構和責任機構、影視融資體系不健全有關。
業內人士分析,從華誼兄弟的經驗看,如果文化企業與銀行有更多的合作和關聯,例如,將公司的基本賬戶、資金管理、以及上市的資金儲備等,都放在合作銀行,使二者建立長期穩定的信任關系,銀行對企業運作有了深入的了解,給予的支持也會更多,貸款門檻也會降低。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團購導航“團800”網站日前發布了《2011年5月份中國團購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雖然“團800”聲稱該報告僅作自身行業觀察和數據研究之用,但其中的一些數據仍舊是可圈可點,所謂“窺豹一斑”,從“團800”>>>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華誼融資樣本:版權質押附加個人連帶擔保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