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公司與音樂網站代表又坐到一起,不過這一次不是在法庭的原被告席上,也不是在談判桌的兩邊,而是在文化部指導下成立的網絡音樂行業發展聯盟的新聞發布會上。滾石移動、海蝶等9家唱片公司,新浪、騰訊、百度等13家音樂網站以及中移動等3家運營商作為首批聯盟成員單位,共同簽署了“網絡音樂行業發展宣言”,承諾將共同促進全行業的正版化,并通過積極的協調與溝通,建立合理的內容授權模式、產品定價模式以及利益分配機構,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據文化部發布的《2010年網絡音樂年度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網絡音樂總體市場規模達到23億元(以服務提供商總收入計)。然而,版權依然是困擾網絡音樂發展的最主要的問題。僅今年以來,音樂人發起的各種維權活動就始終沒有停止,谷建芬、高曉松、小柯等百名音樂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呼吁網絡音樂的正版化。
“作為音樂公司代表,我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活下去。曾經一年十幾個億的專輯銷售現在已經遞減到去年的1.3億元。傳統音樂公司必須尋找新的生存模式和發展模式。”海蝶音樂CEO盧建說。
新浪音樂總經理謝國民算了一筆更細的賬:“網絡音樂的這些收入里,94%左右屬于運營商,5%左右是屬于SP(互聯網服務內容提供方),只有1%是屬于內容公司的。形成這樣的分配比例一定有很多歷史的原因,但不管怎么樣,這樣的分配比例對整個行業長期發展不是非常有利。”
盜版現象嚴重、商業模式單一成為制約網絡音樂發展的兩大難題。2010年下半年,文化部出面,將網絡音樂內容提供方和發行渠道方約到一起,開始了網絡音樂行業發展聯盟的籌備工作。“這些年來,內容行業和銷售渠道之間,談判的時候有點像敵我陣營,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結果誰的目標都達不到。在這個平臺里,我非常希望看到內容商和渠道商之間,有充分的溝通,這才有可能創造出好的商業模式來。”謝國民說。
“光靠唱片公司悲情的吶喊,根本挽救不了音樂行業的頹勢。”滾石移動集團CEO李敬這樣說。“這不是音樂行業的事,是唱片工業的事。唱片工業走到網絡時代,網絡企業,包括大的搜索引擎門戶,還有風起云涌的個人音樂網站,這些互聯網企業的喧囂雖然是種繁榮,但也掩蓋不了它們自身缺少商業模式的尷尬。”
在李敬看來,分歧是常態,溝通則是聯盟成員的主要任務。“既然大家能坐在一起,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大家不管怎么罵這個行業,怎么抱怨,怎么說自己活不下去,但是大家都是喜歡音樂的,未來都是看好音樂的,否則大家不會坐在這里。”他說。
推薦閱讀
谷翔公司的背后還有另外一家公司飛翔人公司,飛翔人公司與谷翔、谷歌中國有著復雜的聯系,并質疑谷翔實際上已成為谷歌的“傀儡”公司。 【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周睛)7月1日,互聯網地圖牌照大限期限將至,>>>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版權依然是困擾網絡音樂發展最主要的問題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7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