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Facebook入華”只是小道消息,最終來不來、何時來還有待官方發話!但前幾天媒體爆出消息后,行業評論人士幾乎一邊倒的表態,不看好Facebook入華之舉,著實讓人琢磨不透。Facebook頭上光環籠罩,2004年2月4日上線,短短幾年時間躋身全球最大SNS(社交)網站,目前估值超過100億美元,運營模式與國內的QQ社區、開心網、51等相似似。2008年,香港巨富李嘉誠投資1億美元入股Facebook,同年Facebook推出簡體中文版,之后由于不明原因,國內用戶至今無法訪問Facebook。近期,隨著Facebook入華的話題再度掀起,Facebook能否適應中國市場,Facebook能否繼續在中國演繹它的美國輝煌,這一切引起大家極大的騷動。關于Facebook入華,行業評論大多不看好的論點,筆者倒覺得:從目前國內互聯網格局形態和用戶需求來看,Facebook入華并非一無是處。1)國內互聯網與國際市場融合中遇到坎坷,Google出走Facebook能否補上這個空缺,當然還是敏感話題;2)除少數外,國內大多SNS網站高潮后近來陷入停滯不前的困局,臉譜的到來能否攪活這潭水,備受關注;3)作為一個位居全球網民最多的互聯網市場,行業仍缺少國際級巨頭共舞,甚感創新乏力;4)網民渴望融入全球互聯網與世界各地網民互動,中國目前接口還不活躍,以致供需失衡寂寞纏身;5)網民價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我們需要更領先的運營模式,需要國際級巨頭共同開發。縱觀以上幾點,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如何“盤活”用戶這一根源上。目前網上的氛圍表面很活躍,其實內心很寂寞。活躍是因為有龐大的量在活蹦亂跳,擴大了市場空間,產生了流量創造了很多潛在價值;寂寞是因這些價值并未被很好的挖掘,以SNS為例,大多網站均對外宣稱自己的注冊用戶已達千萬級,流量位居某領域榜首;但用戶活躍度和盈利模式則成了尷尬話題。由此可見,我們在產品應用、模式延續創新方面仍相對乏力,我們學會了復制卻不知如何粘貼;最終把用戶變得越來越花心,那新鮮往那串,難以沉淀下來。當前國內與Facebook模式類似的網站,除了騰訊QQ社區可以傲視外,其他幾家均相對比較沉寂。近兩年隨著增值應用如農場牧場這種社交游戲的大熱,許多SNS網站指望咸魚翻身一夜暴富,現在看來大多革命還未成功。所以,Facebook的進入在某種程度上是網民所需,更是市場所需。但如果簡單的從Facebook的運營模式來看的話,我們還替它擔憂。首先,國內同行眾多,它能給用戶給行業帶來什么新玩意,中國網民面對其琳瑯滿目的增值應用能會否買賬?其次,雖然有MySpace頻繁轉型、照搬美國模式的前車之鑒,但也沒人敢擔保Facebook不會重蹈覆轍。(作者:靈戈)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美國社交游戲開發商ZyngaGameNetwork首席執行官MarkPincus表示,“社交游戲正改變人們的生活經歷,通過社交游戲可以和朋友聯絡感情,就像通過Netflix看電影和通過亞馬遜讀書一樣。每個月有超過2.35億的人在積極玩網游>>>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Facebook入華可撫慰寂寞網民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8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