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位重量級的大老板出現在北京華友世紀的辦公室里,他就是來北京參加兩會的陳天橋。
自從當選全國政協委員之后,每年的“兩會”是陳天橋最為低調的時候。來北京都是輕車簡從,能不露面就不露面。因為在他看來,“兩會”期間他最重要的工作是“參政議政”,要忙活的是“國事”,至于公司的事情,那是“家事”,再大都得先放一放。
不過這一次是個例外。
●復雜的整合
盛大在北京的子公司不少,集團北京分公司也有數百人的規模,但陳天橋只去了華友世紀,目的是開“動員大會”。
“很簡單,必須得有個大老板來安定軍心,要不全亂套了。”了解內情的人士說,“盛大收購華友之后,在人事整合方面阻力很小,因為華友一直保持著獨立的運營,雖然一直在虧損,但是業務線、人員、資源都很穩定。盛大也不希望動大手術,只希望能把公司的文化融合到一起,并且尋找到3G時代可能的結合點。但是通過華友并購酷6之后,事情就變得太復雜了。”
情況變得復雜的原因當然有很多方面,不過最主要的,是酷6原本的團隊和業務線,與盛大華友系的整合過程。
“收購之后,李善友曾經以總裁的身份,把酷6和華友原本的市場、銷售等兩部分團隊整合成一個體系,但是很快就又重新分拆成原來的狀況。”知情人士介紹說,“李善友把問題想得太簡單。雖然華友去年一直在虧損,但酷6身上那種創業公司的血統,并不適用于領導這家已經上市的成熟公司。”
事情現在看上去有點不可收拾了。按照李善友當時的說法,兩家公司合并之后,他將“拿到華友的所有資源,以及賬上超過6000萬美元的現金”,這些東西“可以非常有效地幫助酷6重新改寫整個視頻網站領域的格局”,同時“陳天橋和盛大集團對此也都非常支持”。
可最明顯的一個問題是,任何交易,出錢的那一方都不可能是出于“慈善”的目的。陳天橋就算有一萬個理由收購酷6,但那一萬個理由,也都是基于“盛大酷6”,或者是“新華友”之上的美好愿望,絕不可能是“李善友的酷6”。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酷6一直否認的“對賭協議”是否存在根本就不關鍵了。因為不管如何,同樣身為老板的陳天橋都不可能站在盛大的立場上做賠本生意。就算李善友描繪中的“圣人陳天橋”真實存在,說到底他依然也是個商人,在酷6和盛大兩者的利益發生矛盾時,他的立場不言而喻。
足夠對酷6的現狀形成佐證的事實是,從春節之后,大批的“空降兵”開始在盛大的主導下進入華友公司。據傳,其中包括來自土豆的前CTO、優酷的銷售副總裁、百度的葉鵬等等高級人才。而負責“挖墻腳”的獵頭公司,據說也是盛大多年來的“固定合作伙伴”之一。
李善友玩得轉這些人嗎?沒有答案。不過與此形成對比的消息是,原酷6的部分中高層員工,開始曝出離職的消息。
●流量魔咒的威脅
坦白說,如果不是陳天橋在去年不小心扮演了一次“貴人”的角色,或許酷6的名字早就已和眾多日漸式微的中小視頻網站一樣,不再被人記得了。
沒有知名度,就沒有流量。沒有流量,就沒有廣告。沒有廣告,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沒有知名度。酷6當年不是第一個遭遇這個死循環的公司,也注定不是最后一個。
事實上李善友當年在搜狐的時候,就感受過這種“死循環”的糾結,也深深知道應該如何解決。
所以在去年完成“曲線上市”之后,李善友把團隊整合、資源清理、戰略規劃等等一切都放到一邊,首先做的事情,是先后在上海、北京多次召開發布會,打出“新格局、大夢想”的旗號,首先通過市場公關的渠道向世界宣布“酷6還活著”。
不能不承認,這一手很有效。僅僅百萬人民幣級的市場推廣費用,幫助李善友在2009年最后的幾個月里成功完成了“東山再起”。
不過接下來的發展,就不是那么順利了。因為知名度并不是流量的充分條件,盡管從去年底開始,酷6試圖通過大的流量渠道商購買流量,李善友甚至簽下了千萬級的流量購買預算單,但市場目前的情況是,優酷和土豆已經占據了整個視頻領域接近90%的有效市場,酷6不得不面對另一個尷尬境地。
“的確,如果有足夠大規模資金注入的話,流量不會是太大問題。”深諳互聯網營銷的資深人士程天宇說,“不過,前提是你的競爭對手沒錢投入。這也是為什么當初先拿到大額融資的優酷和土豆能成為如今視頻網站的領導企業,而同期創業的酷6則淪為二流的原因之一。如今酷6雖然在資金方面也算是站到同一起跑線上了,但別忘了,優酷去年也完成了新的增資擴股,并且新融到的資金有可能比酷6還多。更關鍵的是,現在的市場飽和度,和幾年前的狀況早已天差地別。”
有了流量,不一定能體現為廣告收入。但沒有流量,就一定不會體現為廣告收入。
有關第三方檢測數據顯示,從2009年12月到2010年2月,酷6的廣告收入依然沒有任何起色,數量級甚至不到百萬。對比起優酷去年公開的“年收入突破兩億元”的成績單,酷6似乎依然沒能找到感覺。
李善友在自我介紹的時候總是說,“我叫李善友,善良的善,朋友的友,我是你善良的朋友李善友。”中國有句古話,叫日久見人心。善良的朋友,最需要的是時間的驗證。如果給李善友足夠多的時間,或許酷6的新生并不是不值得期待,但問題是,陳天橋和投資人會有那個耐心嗎?
●錦書成酷6出路?
就在最近的某一天,北京,盛大將正式公布自己的“錦書計劃”。
這也被認為是盛大“盒子計劃”失敗之后,陳天橋硬件情結新的延伸。在美國,亞馬遜憑借一款Kindle改變了世界。陳天橋相信,在中國這片更富想象空間的市場上,一款支持3G和WIFI的手持終端,最終會成為更多消費者走進盛大娛樂帝國的入口,并最終幫助他完成“中國迪斯尼”的遠大夢想。
可能的話,酷6的內容當然也會被裝進這本“錦書”里,并且很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
這對李善友來說既是個好消息,也是個壞消息。好消息是因為“可想象”的空間或許更大了,壞消息則是,自己的可控性也越來越差。80%的人愿意相信,錦書計劃有可能成為改寫盛大集團發展歷史的關鍵性產品,但或許連李善友自己也沒法說服自己,在如此龐大的計劃啟動之后,酷6和華友還能是盛大集團資源傾斜的重點。
另外一個關鍵的問題是,酷6的原投資人還能有多少耐心。自被華友收購之后,酷6的投資人總共拿到723萬股可公開交易的ADS存托憑證。而受困于華友世紀長達一年的持續虧損,其股價已經從交易公布時的5.11美元下挫至3.44美元。盡管被收購解決了流動性的問題,但投資人同時付出的代價,是被全線套牢。在這個投資機會遍地都是的時代里,這樣的套牢,無論對誰來說,都會是災難性的。
對于視頻網站來說,版權既是用于打擊競爭對手最有效的武器,同時也是制約自身發展的命門。在變相上市之后,酷6不得已全面向曾經的“潛規則”宣戰,李善友號稱“壯士斷腕”,全面刪除無版權內容。
對于流量偏低的酷6來說,這樣的做法投入產出比極高,如果得到合理的后續支持,此舉不異于“自殘一百,傷敵十萬”。這不能不說是一步妙棋,李善友也并非沒有準備后手。比如海量采購單價不那么高的國內影視劇版權、出資500萬美元和搜狐共建“國際版權采購聯盟”等等。
從表面上看,這些后手都不落俗套,但如果要貫徹到位,都需要異常龐大的資金支持。讓李善友無解的一個問題是,華友世紀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單季千萬級美元盈利的SP公司,盡管賬面上還有6000萬美元現金,但陳天橋不可能聽任李善友把這筆錢全部投到酷6身上而不顧華友原有業務的死活。
資金上的捉襟見肘很大程度上讓李善友的“后手”顯得有點疲軟。如在國內采購方面,戰略不得不由“建立資源庫”轉為功利性更強的“針對性購買”。在最近酷6起訴土豆的侵權名單中,大量冷門國產電視劇的名字赫然在列,這些“一年都不會超過十萬流量”的版權為何出現在采購名單當中,或許并不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業績做不上去,老板的興趣就會轉移。老板興趣轉移,就會縮減投入。投入縮減,策略執行就會走形。策略執行走形,團隊就會潰散。團隊一旦潰散,業績就更做不上去。
一個新的死循環看上去正在形成,李善友能不能破解這個新的死循環?現在看上去,依然無解。 (田野)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在舊金山SouthofMarket區的某處,太陽馬戲團的演員們在翻跟頭、踩高蹺,而人群則聚攏在四周,興高采烈。這十年多時間以前的一幕我現在都沒有忘記,可遺憾的是,想知道是誰舉辦了這盛大的派對嗎?我自己也不得不去查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酷6網:能否打破死循環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9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