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放花燈、猜燈謎,年廿九逛花街,年廿八洗邋遢……這種充滿傳統廣州味的春節活動,竟然是一群90后廣州仔女的新春娛樂節目。一個“高層”都是90后年輕人的網站“廣州本土網”在農歷春節期間,組織了一批網友行花街、為獨居老人洗邋遢、猜燈謎,引起不少年輕人關注。
關注本土“市井文化”
年廿八、廿九兩天,廣州本土網組織了三四十位網友到廣州最經典的西湖路花市行花街。“找回小時候逛花街的感覺。”網友們告訴記者,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逛花街跟平時逛街差不多,少了一份濃濃的年味,但幾十位網友“扶老攜幼”地一起逛,就特別有童年時的興奮感。還有幾個網友突發奇想到一德路批發一批風車,在西湖路上做“走鬼”,不但過了把花街癮,還客串了一下老板。
廣州本土網域名是“GZ106.NET”,其中“106”來自恩寧路的粵語諧音。網站創始人之一的黃健文是天河職業高級中學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二年級生,關禎瑩則是廣雅高三的學生。他們告訴記者,取名源于恩寧路的拆遷,他們認為這是廣州本土文化漸漸消散的體現之一。
關禎瑩曾在網上發帖,說很多同學身為廣州人,竟然不知道馬蹄糕等小吃是廣州地道食物,于是她呼吁大家關心本土文化。正是這篇文章引發了黃健文和關禎瑩發起本土文化關注互動的合作。他們認為,廣州的本土文化有高雅和市井兩種,“高雅文化就像是書畫展、拍賣會這類的,而市井文化是云吞面、腸粉這些。”黃健文說,這類扎根于老廣州心中的城市符號,正在慢慢消失。以前街邊檔口賣牛腩粉,很多人排著長龍去買,這就是一種市井文化。“本土文化要復興,身為廣州人更加應該首先支持。”
組織活動探尋老廣州
廣州本土網有“廣州老字號”、“粵韻流傳”、“嶺南民俗”等版塊,主要討論廣州的老故事、粵語、古街建筑、風土人情等,目前論壇已有注冊會員5100多人。
記者了解到,網站創辦以來已經組織過大小活動40多個。2008年,他們建站后的首個大活動就是“長堤的浮沉”尋訪活動,吸引了80多名網友參加,大家在長堤邊和阿伯阿婆叔叔阿姨們聊天,了解和記錄長堤的舊事。后來,網站還組織了“鏡頭下的老城區”活動,召集了超過100人,分組從西關一路走到東山,邊走邊拍。去年10月則辦了“廣州本土網一周年繽紛show”,請到了搞本土文化的人,如少年講古佬等到場表演。
關禎瑩告訴記者,這些活動都是網站自發的,從資金、運作到組織都是自己想辦法。黃鍵文說,他們一直都是走街坊路線,自己聯系各個街道,上網組織網友,大家一起為廣州做點事,“其實這些事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90后做網站不為盈利
關禎瑩說,網站現在有微薄的廣告收入,但遠遠不足以維持網站運營及活動需要。做每一件事都需要錢,如果網站可以盈利,將會為作為學生的他們減輕很多負擔,但對此他們仍持觀望態度。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集體訴訟是中國企業“西游”途中遇到的劫難之一。近日,有媒體報道,16家中國企業在美國遭遇集體訴訟。而據本報記者了解,這并不是偶發事件,有數據顯示,8%左右的中國企業上市后都遭遇過類似訴訟。 集體訴訟是中國企>>>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0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