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谷歌你會想到什么?
作為世界搜索市場的龍頭,每天有數百萬人用100多種不同的語言來使用谷歌,谷歌早已經成為了人們網絡的門欄,谷歌每天快捷準確地回應著數以億次的搜索請求,徹底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和隨時了解最新資訊的方式。它早已不只是一款單純的搜索引擎,更是成為了人們記憶的載體和延伸。
世界因為谷歌而發生了改變。
但在中國,谷歌正在發生更多轉變,甚至面臨著走還是不走的抉擇。
試圖“入鄉隨俗”的谷歌,到現在還是不懂,加強與政府常規溝通、增加政府對自己商業的理解、加強與政府的和諧合作到底有多重要。
相同危機不同命運
2008年央視曝光“三聚氰胺”百度搜索競價排名傳播虛假信息事件,一夜之間曾經使百度變得“臭名昭著”。各大媒體紛紛指責百度不誠信、欺詐、惡性競爭等,使百度深陷“造假門”與“三鹿門”迎來前所未有的危機。股票嚴重下跌,直接損失金額達到14億美元。但僅僅一個星期過后,同樣是因為央視的原因,白巖松的溫情點評,李彥宏的誠懇道歉以及實際行動,百度不僅度過了輿論危機,甚至還實現了一次成長。
為什么央視態度會改變?!通過溝通獲得理解是基礎。
相比起其他企業在發生危機時與政府的積極溝通和補救,谷歌對政府的關系始終有些木訥,層出不斷的“門”事件幾乎全部演變成了“生死門”,疲憊不堪的Google希望結束這一現狀而退出,更加招致了中國政府和大眾的不諒解。
Google與政府的隔閡早已深種
像Google這樣的全球公司,在和政府的交流上竟然顯得如此的笨拙,確實讓人有些奇怪。一個名列世界市值TOP3的著名公司,不可能是一個無法與政府溝通的機構。Google在世界各地的良好運營,以及與當地政府的和睦共處也印證了了這一點。只有在中國,Google才有了如此有特色的特點。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我們回憶有關谷歌新聞的時候,我們想到的是什么呢?筆者記憶最深的是李開復博士對于青年學生的關注。自谷歌進入中國、李博士擔綱領跑的四年里,李博士頻頻出現在各大校園,進行演講宣傳、與學生和IT青年進行溝通交流。辛勤的耕耘使得李博士在青年學生及IT人士中的獲得了極高的聲望。我們可以從各大網站中李博士的曝光率以及博客排名中看到李老師的影響力。我想,如果學生團隊或者IT人士掌握政府職能的話,Google曾出不窮的“門”命運將徹底改寫。
往事不可追。Google與中國政府的關系業已形成三尺之冰,得豆得瓜的時候才考慮應該播種是來不及的。
當然,一個結果的形成有著綜合的原因。比如有些很重視與政府關系的外企也發生過“水土不服”現象,走了很多彎路才理解和融入中國文化的。畢竟,作為具有悠久文化歷史的國家,文化博大精深,確實不是外國企業短期可以了解和駕馭的。
但可以說是,投入時間、金錢、精力的結果有可能是走了很長時間的彎路才達到獲得政府的理解與支持。而不投入應有的時間、金錢、精力的結果肯定是拉長了磨合時間,進入彎路走出不來、甚至凍死在在彎路的開始就迎來的暴風雪“天氣”里了。
微軟十年磨一劍的經驗值得Google學習
微軟中國的發展史可謂是很多外企來中國與政府溝通獲得成功的典型。
1992年進入中國后,微軟“迷失”了很多年。易觀國際分析師Sigurd Leung說“微軟用15年的時間以及上億美金的損失才學會了如何在中國做生意”。
1993年,第一次來到中國的比爾.蓋茨在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節目里露了一面。微軟中國的員工發現,被中國領導人接見的比爾.蓋茨頭發蓬亂,神情有些憔悴。很快就有傳言說,當天,比爾.蓋茨風采全無的原因是受到來自高層的不客氣批評,而批評的內容就是:中國是一個有5000年歷史文化的國度。你剛剛來,有太多東西不了解。你們的許多做法很不合適。
顯然,微軟在中國第一個辦事處負責人田本和沒有意識到在中國做生意需要怎樣的鋪墊。其對待政府和媒體的態度生硬也造成了政府的不理解,并親自品嘗了種下的苦果:由于中國政府質疑微軟系統會含有間諜軟件,始終對微軟采取不信任的態度,拒絕在政府的電腦中安裝微軟的桌面系統。
1999年后,幡然醒悟的微軟開始采取積極的溝通策略,不斷與政府進行溝通解釋自己軟件的內容與意圖、開放源代碼、向貧困地區捐獻電腦、和各個地方政府簽訂合作合同,甚至在選擇投資當地軟件或采購企業時都請政府官員來提建議。
經多多年的積極溝通與交流,微軟與政府的隔閡逐漸打開,不但獲得了政府采購,并在政府的支持下,逐漸改善了一直苦惱的盜版問題。比爾蓋茨也成為了中國最熱愛的國外IT 界的CEO之一。
微軟是很多跨國企業在中國做生意的縮影。Autodesk的CEO Carl Bass 更是直言其中訣竅:“在中國做生意你必須要和政府搞好關系”。
在世界各地,Google和微軟既競爭又合作優勢劣勢各有千秋。微軟視Google為最大的全球競爭對手。而在中國市場上,微軟的成功經驗值得Google好好的研究和學習。
加強政府溝通是“柳暗花明”的唯一通行證
即便經歷了幾個“門”負面事件,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Google是一個優秀的公司,其追求為用戶提供最有價值的服務也是可以被理解和支持的。而同時不得不認識到的是,個體用戶的體驗與用戶整體的利益有時是沖突的。作為人民的保護傘,政府方面對于中國用戶權益的保護、對于信息的審查也是必然、必不可少的。重視用戶個體與重視中國用戶整體權益之間也許有矛盾的地方,但不可能是不能協調無法解決的。(這一點其實和微軟當年的處境又何其形似!)
政府的職能原本就是為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公平的競爭環境和為企業競爭提供服務,對于谷歌這樣杰出的公司中國政府當然是展開歡迎的大門。谷歌假如真的離開中國,對于雙方都會是一個巨大的遺憾與缺失。
筆者認為,加強政府溝通是Google這一連串的“山重水復”之后,通往“柳暗花明”的唯一通行證。關鍵問題在于,與其他大多數國家相比,在中國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是獨特的。既然來到了中國,Google就只是普通企業,牢記這一位置,才可能與中國政府進行有效溝通。
作者:好奇的貓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美國的新媒體之戰再現精彩一幕。上周末,Google在一則twitter消息上宣布,該公司已在實時搜索服務中整合來自美國SNS(社交網絡)網站Facebook的部分狀態更新信息。在此之前,Facebook的信息一直不向Google開放,兩億用>>>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0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