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宣布了國際唱片協會訴百度MP3侵權案的判決結果,國際唱片協會再次敗訴。法院判定百度MP3搜索合法,并駁回包括環球唱片、索尼BMG(香港)及華納唱片三家國際唱片公司的訴訟請求。
音樂商對網絡盜版束手無策
c
百度MP3在中國互聯網音樂搜索中,占有超過8成的市場份額。2005年6月,國際唱片協會首次以百度MP3侵權為由,將百度訴上法庭,最終因證據不足判處國際唱片協會敗訴。2008年2月,國際唱片協會收集了新的證據后,再度將百度告上法庭,仍然以敗訴收場。記者了解到,當時協會還聯合了國內外幾十家音樂唱片公司和版權機構,聯名簽署了一份給廣告主和廣告公司的聲明,聯名要求其慎重考慮是否繼續在盜版媒體投放廣告,但反響并不大。
日前,環球、索尼、華納三大唱片公司將百度MP3告上法庭,訴其提供盜版下載涉嫌侵權,這已是近年來它們第3次率訴屢敗。而國內一家數字音樂網站“娛樂基地”則更顯悲情,先后6次起訴百度均遭滑鐵盧。
搜索引擎借“避風港”躲戰火
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在本月21日發布的年度報告中稱,因為非法下載,2004年至去年,唱片市場銷售額減少了30%。亞太音樂論壇理事長道納于24日在戛納公布,去年在非法音樂下載領域排名第一的是中國,這是對13個國家和地區的8500人進行問卷調查后得出的結果。
眼見市場不斷萎縮,怒火中燒的唱片業不得不將目光轉向了網絡盜版下載,矛頭直指搜索引擎,開展了一場持續至今的維權戰爭。記者從業內了解到,2005年百代步升在與百度對簿公堂后,曾成功獲得每首歌2000元的賠償,首戰告捷。
然而,這也是僅有的一次勝利。因為隨著2006年我國首部針對網絡版權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出臺,這部被業界稱為“避風港”的條例使長期陷入版權糾紛的搜索引擎權益得到保護,開始在版權戰爭中占據上風。《條例》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提供搜索或鏈接服務,在接到權利人通知書后,根據本條例規定斷開與侵權的作品、錄音錄像制品鏈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搜索引擎無法一一去審查幾億條鏈接,這是難以追究其責任的原因之一。”法律界人士稱。
未來音樂中或強行植入廣告
“2000年以前,一張暢銷的CD狂賣上百萬張不算什么新鮮事。十年之后,唱片公司只能苦笑著灌水了,能賣到5萬張就要辦慶功宴,甚至可以沖刺年底排行榜了。”一家知名唱片公司的企宣主管告訴記者,實體市場的萎縮趨勢難以抗衡,只能主動尋求與網絡的合作。目前主要的合作模式有兩種,一是付費下載,比如臺灣省著名的KK-BOX,以及蘋果公司的iPod+i-Tune付費下載模式獲得收入;第二種是免費提供給網站,靠此吸引流量,雙方分享廣告收入。
百度方面透露,跟超過60家國內外的唱片公司簽約,進行MP3試聽、推廣等合作。“唱片公司能獲得根據歌曲的試聽、推廣產生的合作費用,并享受百度的宣傳推廣;而廣告客戶的投放,不單只有流量的保證,更能透過音樂口味的細分,更有針對性的達到目標人群。”其負責人稱。
易觀國際分析師王留生接受記者采訪時卻表示,雖然廣告收入已成為當前最主要的合作盈利模式,但其中存在一個關鍵問題,就是信息的不透明、不對等。“所有的數據都在搜索引擎那里,唱片公司無法知曉,到底自己的歌被下載了多少次,由于相互不信任,雙方經常不歡而散,目前國內缺少一個相關的第三方數據監測機構。”
王留生預測,未來更多的唱片公司可能會選擇一種新的盈利方式,就是事先跟廣告商談妥,在音樂出廠時就添加植入式廣告,讓所有用戶不聽也得聽。“雖然這聽起來十分荒唐,甚至會嚴重損傷用戶體驗,但實施起來其實難度不大。比如現在所有的視頻網站都有貼片廣告,用戶想看視頻,先乖乖看15秒廣告再說,這個也沒什么人去抵制。何況國內絕大多數的盜版用戶也自知理虧,不太會為此斤斤計較。”王留生認為,對于唱片公司來說,這是在盜版亂象中維護利益的最后之策。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據不完全統計,優酷網利用言論轉移視線、推脫責任和混淆視聽的行為,已達10余次之多,但每次最終都被證明是謊言!皟灴岜犙壅f瞎話就不怕人恥笑嗎?”作秀只能是一時,掩蓋也只能是一時,最后只能落下四不像的下>>>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