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著大紅圍巾、一臉喜氣的李彥宏終于殺出粉絲的圍堵,登上百度10年慶典的舞臺。
年會開始前,被簇擁合影的李彥宏在拘謹之外,更多的是意氣風發,與四天前“百度被黑”一事而發出“史無前例”感慨時的狀態截然不同。
當天的舞臺上,李彥宏面對所有百度員工擲地有聲:“百度人很清楚自己的目標,無論Google是否要退出中國,百度都要向自己的下一個10年目標奮斗。”
然而就在兩天后的1月18日,百度卻突然發布公告,現任CTO李一男將離職。而早在10天前的1月8日,百度COO葉鵬已宣布離職。
搜索市場兩雄爭霸
在中國搜索市場,百度的最大競爭對手就是谷歌(Google中文譯名)。恰在Google成立一年后的1999年,李彥宏回國。2000年1月,創建百度。兩家公司的成立前后相差一年多。
于是,在中國互聯網搜索行業中,百度與谷歌的龍爭虎斗就此展開。
4年,是美國Google進入中國的時間。4年前,Google請來了李開復,組建中國Google。2006年,谷歌一詞正式誕生,僅為中國市場而發明此詞,這在Google全球發展歷史中,絕無僅有。
雖然在2009年,Google在中國搜索市場的占有率到了歷史最高點——43%,但在2010年1月13日, Google高級副總裁、公司發展兼首席法律顧問David Drummond卻在Google官方博客提到“我們不得不關閉Google.cn,并有可能關閉我們設在中國的辦公部門”。這對百度無疑是個突如其來的好消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百度員工稱,“大家很高興,我們已經列出清單,開始接手谷歌的客戶。”
對纏斗不已的百度和谷歌來說,一方退,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進。但沒等百度往前“進”,事情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1月15日證實,到目前為止,未接到有關谷歌撤回在華投資或撤出中國市場的報告。同一天,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接受美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態:“希望能與中國政府協商取得一致后,繼續留在中國。”而另一Google女發言人則高調否認“退出中國一事”。并稱,“谷歌在中國的雇員仍然準備未來像現在一樣繼續在中國工作”。
互聯網資深分析人士洪波認為:“Google在博客中的聲明一發表,可談判的空間已經被壓縮了,很有可能google.cn這一域名將關閉。”而一位咨詢分析公司的老總則向時代周報證實,2010年1月18日,他接到了谷歌代理商的電話,吸引他的公司加入谷歌的搜索廣告推廣計劃。
“說實話,我有點吃驚,因為我在觀察這個行業,知道Google的一些新聞。我詢問電話中的對方,未來谷歌在中國是否有變化,對方不說太多,只說‘一切正常啊’。”在這位長期觀察國際動態及IT行業的人士看來:“Google繼續留在中國不是沒有可能,但要拿出足夠的姿態”。
2010年1月19日,據時代周報記者觀察,google.cn經過短暫的“失控”之后,已經恢復正常運作。而位于清華園的谷歌中國總部也一如以往平靜,谷歌中國公關經理、谷歌中國區高管仍不接“來自媒體”的電話。每個被時代周報記者幾經周折采訪到的谷歌員工,說的幾乎是同一句話,“有事找公關部,如公關部需要我發言,我再說。”
百度悄然在改變
其實在與Google的博弈中,百度已經在變。
“2008年,我曾數次接到百度代理商的電話,讓我的公司參與百度的競價排名,不勝其煩。但去年以來,沒再接到這樣的電話。從行業觀察的角度來看,百度也在變化當中。”1月19日,一位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如是說。他的感覺也印證了不少行業分析人士的看法:“從2008年底競價排名一事后,百度有很大變化。”
在李一男入職百度前,百度的高管“真空”狀態已經有一年多了。洪波認為,李彥宏也是無奈,“技術起家的人,不愿意做具體瑣事,百度的很多事情,諸如與員工溝通,都由當時的CFO王湛生承擔了,但王湛生可惜意外早逝,讓李彥宏不得不擔負起更多責任。”
2008年9月底,央視爆出了百度競價排名“丑聞”一事。40歲生日前李彥宏遭遇的這一打擊,比任何時候來得都猛烈。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來自華為的“技術天才”李一男加盟百度。事實上,不是李一男給百度帶來了根本上的變化,而是李一男在百度的16個月,見證了百度的變化。
2008年12月的上海,李一男正式在百度亮相,一同出席百度“阿拉丁”項目發布的還有李彥宏,為他挎刀。某種意義上,“李一男穩定了百度當時的軍心”,清華大學移動互聯專家、品味網創始人鄧永強說道。
李一男上任的發布會,被業內認為是百度的“消毒”之作。離開華為之后的李一男難得地展現了輕松的一面,對在場的人士報以微笑,這是過去不多見的。當時李一男對時代周報明確表示:“在互聯網行業,我也在學習。”同時,他對搜索行業的未來大加贊賞,看好這一領域。
“除了阿拉丁項目之外,百度當時也在做鳳巢系統,這是應該的。百度技術起家,但8年了,技術上沒有什么進展,那個時候做技術上的研發、發布,那才是百度的正道,李彥宏明白這個道理。”洪波如此評價當年一事。
李一男任職百度CTO的一年多,對百度的技術推進是有著貢獻的。李一男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將傳統搜索產品搬移到“掌上”,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各種垂直搜索,還要把阿拉丁平臺無縫搬到移動網上。但在2010年1月18日,當時代周報連續致電李一男時,他的手機已轉入語音信箱狀態。
“(百度)對李一男的選擇有點走眼,”洪波對時代周報記者解釋,“李一男來自電信行業,又有著如此復雜的過去,他不是適合百度CTO的人選,不是說他技術上不行,而是李一男的心態,他不是屈居人下的主兒,當時我就認為,李一男在百度做不長”。“李一男的來去,對百度其實是有著傷害的。”
其實在李一男之前,百度COO葉朋在2010年1月8日時的離開,也使業界為之震撼。對此,撰寫《李彥宏的百度世界》一書的作者程東升向時代周報表示,套用一句婚姻中的老話—“因為不太了解而結婚,因為過于了解而離婚”,婚姻尚且如此,何況公司乎?”
程東升認為,李彥宏與其他高管的合作應該說是非常融洽的,但是,這并非就意味著大家不可以重新選擇。
據了解,葉鵬從蘋果公司進入百度已經有兩年多時間,期間,他將蘋果的人性化設計、精細管理等理念引入百度,為百度做出了很多貢獻。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葉鵬沒有自己的追求,也并非意味著百度不可以重新選擇。
有知情人士向時代周報表示,葉鵬的離職,或許是他意識到,自己應該去一個更合適的平臺,這是他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和自由,對于百度來說,葉朋乃至其他高管的離職,肯定是一種損失,但是,這未嘗不是一種機遇?
對此,程東升則認為,“百度經過近10年的磨礪,內部管理上逐步形成了規范的流程,任何人的離職,包括高管層,都不會影響百度的正常運行”。事實上,在百度去年這一年的“技術突進、人員變動、戰略轉移”的一年中,谷歌在中國也是風云激蕩。“廣告門”、“涉黃門”、到李開復的離開,再到去年底的“涉黃門”,中國的搜索行業從未平靜過。
而李一男的新選擇,則是去了12580公司,與運營商——確切地說,是中移動—有更多關聯的企業,或許是他更擅長的領域?“對此不要想太多”,鄧永強認為,與百度相比,李一男更適合這個新角色,雖然,“這仍不是他的終點”。
李彥宏式路徑選擇
在百度走過十年的今天,面臨著一個如何更快長大的問題。
2009年12月,百度搬到上地的“框計算”大廈后的某一天,洪波站在遠處觀察這座大廈,他描述道, “看著那棟可能是整個上地地區最牛×的大樓,仿佛看到了虛幻的技術與現實的財富之間某種奇妙的鏈接。在通向財富的道路中,李彥宏所選擇的路徑,可能是最不直接的一條,但卻可能是最堅固可靠的一條,而且它最貼近互聯網的本質”。
如同洪波所言,在美侖美奐的百度大廈中,木質的歐風、空曠的美風以及中國化的燈景璀璨交加輝映,透著財富新貴的某種味道。
“技術,是我認可百度的原因之一”,洪波認為,比較起來,百度可能是第一代互聯網公司中惟一的一家以技術立業的公司。換句話說,從百度成立的第一天起,技術創新就成為百度的核心能力和企業基因。這樣的情形,在中國互聯網上并不常見。
這兩年來,百度有很多新的布局,如針對電子商務、與淘寶競爭的“有啊”業務,如剛剛而局、請了龔宇加盟的百度視頻業務,等等。“我對百度視頻并不看好,因為搜索引擎公司做內容,不是上策。另一方面,如Google從不做內容,只做平臺,因為這畢竟不是同類商業模式。另一方面,國家隊進軍視頻領域,也讓我對百度的這一業務不看好”。在洪波看來,百度的搜索以及社區業務更吸引網民,也是成功的業務。”
但洪波也不否認,“在商言商,商亦有道,有啊、視頻這些業務也許只是百度牽制對方的一種武器,核心的業務,李彥宏心里有數”。
技術起家的百度居然也有過“被黑”的時候,這是讓網民非常意外的。真相仍留待解釋,但無論如何,程東升認為,這一事件給百度公司一個警醒—“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作為世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的影響可謂史無前例,因此,百度也容易成為各種勢力攻擊的目標,為此,百度要從技術上加強防御,要在商業模式上盡快完善。
在“谷歌是否退出中國”尚未決斷之前,李彥宏已經發出新的十年規劃,“增長40倍”。在當下的語境之下,市場分析人士都認為,谷歌如果真的退出,短期看,會對百度的市場份額產生極大提升,但是,長期看,一個寡頭獨大不利于中國互聯網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我覺得,李彥宏自己也不希望谷歌完全退出中國,李彥宏希望與谷歌繼續戰斗下去,大家在競爭中發展壯大,帶動中國乃至世界互聯網產業的發展”,程東升認為,外表儒雅、內心剛毅的李彥宏,肯定不希望沒有對手,那樣,他會很寂寞。
“中移動能有今天,與中聯通的存在有莫大的關系。”鄧永強也持同樣觀點。
“Google有很多產品是沒有替代品的,百度根本做不到。”洪波說到。不過,也有業界人士認為,“李彥宏一定明白這些”。
對于2008年之前的李彥宏,有知情人士告訴時代周報:“成長過程一直非常順利的百度乃至李彥宏,一向眼高于頂,就連國家有關部門的官員往往也約見不到李彥宏”,但是,這其中或許有李彥宏技術出身的“清高”,但他畢竟出生在山西陽泉,對中國國情有著深刻的理解。“而且去年之后的李彥宏變得不一樣了,僅這一點,出生于臺灣的李開復就不能比”,周先生如此說道。
多位受訪者均向時代周報表示,谷歌在中國的四年,已經打上了李開復的烙印。知情人稱:“中國的谷歌,既不是美國Google,也不是能融入中國本土的谷歌,其實懸在半空中。雖然市場份額在上升,但并沒有獲得中國用戶的認可”。
互聯網行業正在發生諸多變化,但這正是中國環境下的變化。李彥宏曾說:“2012年,與Google劃江而治”,但百度要想實現理想,并且“增長40倍”,既要適應變化,也要學習國際化的搜索技術。而谷歌呢,中國用戶希望它留下,做一個既國際化也真正本土化的谷歌。
如此,或是每個網民的良好愿望。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2009年,隨著京東商城、世紀電器網等家電網購的興起,家電網購以其便宜、實惠的價格迅速風靡市場,并呈現爆發性增長趨勢。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經濟復蘇,2010年家電網購行業將延續以往高速發展的態勢。這也有一系列數>>>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曖昧百度 悲情谷歌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