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冷戰的產物。上世紀60年代末,美國國防部出于冷戰的需要,開發出了用于聯接電腦主機的網絡。80年代初,更新技術的應用,使得網絡技術在軍事應用以外的領域流行起來。至上世紀80年代末,網絡技術日臻成熟,互聯網已然成為信息流通的重要工具和載體。
互聯網發展的歷史告訴人們,互聯網技術產生自美國,美國始終掌握著互聯網的核心技術。然而,美國也正是挾互聯網技術之強勢,把互聯網變成了向別國推銷美國價值觀、推廣美國政治模式的一個工具。利用這一工具的借口就是所謂的“信息自由流動”。那么,互聯網上的信息是“自由流動”的嗎?當然不是。美國對自己不想為外人所知的信息總是極力封鎖,層層加密,從來沒有讓那些信息“自由流動”過。另一方面,對那些美國認為有悖美國價值標準的信息,美國則利用掌握互聯網技術優勢的霸權地位,把那些信息絞殺在網絡里。在世界上,美國是第一個引入網絡戰概念的國家,還有新的軍種——網軍,甚至成立了網絡黑客部隊,伊朗大選后的內亂,就是美國發動網絡戰的結果。由此可見,在美國,從來就沒有什么網絡“信息自由流動”。
在互聯網不太長的發展歷程中,人們從中受益的是網絡信息的安全流動。互聯網要帶給人們更大更多的便利,互聯網要健康發展,只能依賴于網絡的安全,只能依賴于信息本身的安全。網絡的安全,就是保證互聯網運行的安全,不能使之成為非法行為的孳生地;而信息的安全,則是不能讓黃色、反動等違法內容通過網絡進行傳播。最關鍵的還在于,互聯網只是一種信息傳播的技術和載體,這種技術的應用和載體的運行,必須以保證主權國家的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為基礎。網絡安全也好,信息安全也罷,說到底,都是為了保證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都是為了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主權國家都可以而且應該對網絡依法進行管理。中國對待互聯網和網絡信息的態度,既符合自己的國情,也符合國際通例。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速度超出許多國家,充分證明中國對互聯網的管理是積極有效的。
美國自己以互聯網為政治和軍事工具,而向別國推銷所謂的“信息自由流動”,在互聯網管理上采取雙重標準,只能說明其是虛偽的,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盛大游戲、完美世界、暢游游戲等游戲公司在中國的年輕網民中占有很大市場,并通過銷售虛擬裝備獲得了巨大收益。玩家要獲得功能強大的武器、漂亮的虛擬服裝、寵物等,則需要花錢購買。 盛大游戲、完美世界、暢游游戲等>>>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3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