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葛雷)今年以來,包括諾基亞、摩托羅拉、RIM、思科、索尼等跨國企業都先后宣布了裁員計劃,也引來了大量媒體的關注和討論。而與2008年的裁員潮不同的是,本輪裁員中國不再被“豁免”。隨著勞動力成本增加和人民幣升值,中國低成本優勢逐漸減弱,中國也將不得不面對裁員潮的沖擊。
跨國企業為何離開中國,分析原因不難發現,中國低成本優勢不再突出是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隨著我國土地供應趨緊,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加上人民幣升值導致的投資成本增加,我國低成本優勢逐漸減弱。而同時,美國倡導“制造業振興”,鼓勵投資實體經濟,而東南亞等國家成本優勢明顯,使得我國吸引外資的優勢有所弱化。
除了低成本優勢的逐漸喪失,中國缺乏核心技術的掌握也是難逃本輪裁員潮的原因之一。新華網23日報道指出,雖然跨國企業把一些研發中心設在中國,但多是市場應用及質量管理技術,層次較低。
華景企業管理咨詢執行董事佟景國
華景企業管理咨詢執行董事佟景國在接受IT商業新聞網采訪時認為,跨國科技企業今年集中裁員,諸如勞動力成本、全球經濟不景氣等只是表面原因。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1、今年受裁員潮波及的大多數都是重硬件、輕軟件的IT企業。有分析稱,受以蘋果為主的科技企業的影響,到2014年,硬件、軟件、內容三者呈持平趨勢。因此,在這個背景下,全球IT產業均要面臨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所以為何上述這些企業會裁員?是因為他們都面臨企業結構調整,要適應這個新變化,因此要提前以裁員等方式,來準備產業結構的變化。
2、今年恰逢企業轉型成本最低時。無論是經濟成本,還是吸收社會零散產業的成本,即并購成本,均受IT企業提前準備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而出現了變化。IT企業為增加自身在軟件、內容等方面的實力,會加大并購這些非規模化的企業,從而計劃盡快適應趨勢。
3、政府和公眾的容忍度在提高。佟景國告訴記者,在國內,往年企業對于裁員這一舉措的處理成本十分高昂。但今年企業在處理裁員時,所付出的成本僅比法律規定的稍高,而往年卻高出幾倍。
4、為何裁員企業多是通信企業?佟景國認為,這與互聯網的急速發展有直接關系。當前全球IT產業在向融合趨勢邁進,通信與互聯網的界限在逐漸模糊,因此今年來的跨國企業裁員,也可看作是互聯網的一次自救行為,互聯網以沖擊通信業的方式,逼迫這些老牌的跨國通信公司作出應對之策,這是大勢所趨,也是這些跨國公司在向互聯網化轉型時所必須經歷的陣痛。
推薦閱讀
李易表示,“移動支付發展的瓶頸一直在于標準不統一,很多應用都無法兌現,產業鏈上的公司也沒敢放開手腳去做。如果現在移動和銀聯的合作能實現統一標準,那么市場也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刷手機支付為何讓人失望>>>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6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