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消息,知情人士透露,針對IPv6過渡技術標準種類繁多、過渡場景復雜的情況,我國已發布49項IPv6標準的研究,而全球IPv6迄今最大規模的過渡技術標準測試也將于11月在我國舉行,我國提出的Softwire、IVI等國際標準也將進行測試,將為全球統一IPv6標準做準備。
全球IPv6過渡技術標準仍混亂
此前,全球范圍內的IPv6網絡從2012年6月6日開始將正式啟動,將逐漸結束IP地址匱乏的現狀。
按照計劃,我國IPv6推進將分三步走。其中2011-2013年為試商用階段,啟動網絡和平臺支持IPv6的改造,確定網絡及業務過渡方案、現網商業化試點,基本具備引入IPv6業務的網絡條件;2014-2015年為規模商用階段,IPv4/IPv6網絡和業務共存,網絡和平臺規模改造,業務逐步遷移,新型應用和用戶規模持續擴大;2016-2020年為全面商用階段,新型應用占據主導,IPv4網絡和業務平臺逐步退出。
但實際上,全球的IPv6過渡技術標準種類繁多、過渡場景復雜,路線不清晰,加上過渡技術缺乏對應的測試標準,很難對各種過渡技術的特點和優勢進行評價,導致難以選擇過渡實施路線。
因此,在全球范圍內對過渡技術進行全面評測已迫在眉睫。
11月統一測試
據悉,作為全球IPv6商用的主要推動者,全球IPv6論壇組織將聯合IETF、BBF開展全球范圍的IPv6過渡技術測試活動。經過我國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和天地互連全球IPv6測試中心的積極爭取,全球首次過渡技術測試大會將于11月在我國北京郵電大學舉行。
本屆測試將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IPv6過渡技術測試活動,將推動IPv6過渡技術的發展,促進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的成熟,避免在過渡關鍵階段大規模使用NAT,從而導致將來二次改造的尷尬。測試活動充分利用全球優勢資源引入先進的測試體系和標準,對國際主流的雙棧、隧道、翻譯技術進行測試,也對我國提出的Softwire、IVI、SAVI、Smart6、Laft6、PNAT等國際標準進行測試。據悉,測試報告由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天地互連全球IPv6測試中心、歐洲ETSI、美國IOL、日本WIDE聯合簽發,未來將納入“IPv6 Ready”和“IPv6 Enabled”國際測試認證體系。
我國已開始IPv6商用試點
另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透露,在IPv6標準化方面,中國緊跟世界步伐,目前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已有超過70項IPv6標準的研究,其中49項已經發布,17項正在研究,6項待發布,涉及安全、網絡、資源、應用、傳輸等方面的標準,“
而近兩年,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已開始進行小規模IPv6試點,并規劃了IPv4向IPv6過渡的具體時間表。
其中,中國電信計劃2013年底前開展大規模IPv6商用試點,中國移動9省市現網開展IPv6試點,中國聯通也已開展了大量IPv6技術實驗和小規模試點,預計未來兩年開展IPv6規模商用。
推薦閱讀
工程師正在芯片上安裝更多的晶體管,但晶體管的微型化步伐--被稱為摩爾定律--面臨著一個重大障礙。當前在芯片上印制電路的光刻顯影工藝被認為無法制造出本10年末所需的更微型圖案。芯片制造商在開發新的EUV(遠紫外光>>>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6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