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躺著中槍的是微軟。它不僅“被卷入”了一起尚未發生的收購案,并且,還被認為是最佳主角。
6月9日,芬蘭方面密集傳出消息稱,三星有可能出資150億歐元收購主要競爭對手諾基亞。迄今為止,這兩家公司都未對這條“路邊社消息”進行點評,但一些熱心腸的人士已經站出來替韓國人辯護,說三星不可能收購沒落的前手機巨頭,因為這樣做沒有任何意義。然后,熱心腸人士又步調一致地把目光轉投微軟,認為軟件巨頭才最應該發起這樁收購案。
哀莫大于心死。對于沒有最差,只有更差業績的諾基亞,很少有人愿意相信它還能獨善其身,心急的市場人士更是從前年起,就連續兩年把這家芬蘭公司列入“最可能被并購的十大公司”名單中。所以,當這家公司的智能手機銷量不斷被競爭對手趕超時,即使微軟的Windows Phone有促腎上腺激素一般的刺激作用,失去產業鏈控制權、市場份額和專利控制權的芬蘭人,也不再相信“王者歸來”的神話,被收購極有可能成為其命運交響曲的最后篇章。來自微軟,現為諾基亞公司CEO的史蒂芬·艾洛普稱自己的戰略計劃中沒有出售公司的選項。有意思的是,受此傳聞影響,長期低迷的諾基亞股價竟然亢奮得一口氣漲了6個百分點。
確實,三星并無十足的理由收購諾基亞,相反,還可能給正處業績上升期的自己帶來一系列麻煩:由于Galaxy系列智能手機的熱銷,韓國人不僅在手機銷量上問鼎世界冠軍,三星品牌也已成為全球知名品牌,它犯不著拿出巨額鈔票,冒著壟斷的風險,去央告主要市場國家的監管部門放行。同時,微軟Windows Phone手機操作系統也不是諾基亞的專享,三星已經推出了基于微軟移動平臺的手機。三星現在要做的事情是,在保證世界銷量冠軍的前提下,在利潤上向蘋果叫板。
剔除了三星,接下來就該看微軟了。此前,有報道稱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曾在2011年底下令對收購諾基亞進行評估。但問題是,后者就一定有收購諾基亞的充足理由嗎?
有!首先,現時的諾基亞比去年年底時便宜了一半。當時諾基亞市值還高達220億美元,溢價收購至少也要300億美元;其次,鮑爾默再次成為艾洛普的老板后,可以防止諾基亞董事會在操作系統的選擇上三心二意。還有,可以防止競爭者把手伸過來。
當然,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理由,最主要的理由在于,若把微軟和最強勁的兩大競爭對手——蘋果、谷歌一起放在整個智能手機產業生態環境中來審視,大家都有操作系統、APP應用的情況下,鮑爾默在對硬件終端把控上的不足可謂相當醒目。而恰恰是這個缺陷,使得微軟為Windows Phone使出渾身解數仍敵不過Android和蘋果的iOS。
據尼爾森在今年5月發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的調查結果顯示,Android的市場占有率高達48.5%,蘋果iOS為32%,微軟的市場份額(包括Windows Phone和Windows Mobile)僅有5.8%。
所以,支持微軟收購諾基亞的理由,就顯得和當初贊同谷歌并購摩托羅拉移動的觀點近似。大家共同的商業邏輯是,用被并購對象的優勢,來快速彌補自己的劣勢。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據了解,2011年以來各類OTT發展迅猛,對運營商生存空間的擠壓非常明顯,飛信也受到了擠壓。有分析師稱,神州泰岳長期基本面取決仍然取決于飛信產品,飛信產品的前途取決于中移動對自有移動互聯網OTT業務的態度。在目>>>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微軟收購諾基亞是一個偽命題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7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