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賀一鳴)自從2009年底時亞信與聯創宣布正式合并后,外界對于這間新公司的猜測就一直沒有斷過。在合并以前,亞信和聯創就已在國內電信IT解決方案市場上分獲冠亞軍位置。"就像甲骨文收購Sun一樣",有評論這樣比喻道,新的巨無霸將在中國的電信軟件市場獨步天下。
此一時彼一時。變幻莫測的IT之海讓多少志向高遠的企業在其間沉浮。即使是富可敵國的蘋果,也不敢保證可以隨時保持橫掃天下的狀態,亞信聯創當然也概莫能外。
亞信聯創受國內運營商牽制 外延式擴張收獲甚微
記者昨日從亞信聯創截至6月30日的2012財年第二季度財報中看到,其第二季度總營收為1.263億美元,同比增長8.7%,比上一季度增長2.1%;第二季度歸屬于亞信聯創的凈利潤為62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290萬美元下滑81%,低于上一季度的640萬美元。
讓我們首先回顧一下亞信聯創的歷程。其前身亞信集團在1993年由田溯寧、丁健等留美學生在美國創建。2000年時,亞信在納斯達克上市,隨后的幾年間相繼成立多家子公司,開始多元化經營,集團化運作模式初具雛形。
據記者所知,亞信在國內先后承建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網通等六大全國骨干網工程在內的近千項大型互聯網項目。2009年12月時,與國內民營企業聯創科技合并組成"亞信聯創"。IDC電信研究部高級研究主管楊挺告訴IT商業新聞網記者,合并以前,亞信在中移動的相關市場上占有率為第一,聯創在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市場上是第一。
亞信聯創的身形陡然增大后,其也一躍成為了中國最大、全球收入和市值排名第二的電信軟件企業。
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其實也有著難言的隱痛。據一位了解當時合并詳情的人士在接受IT商業新聞網記者采訪時回憶,聯創在電信軟件市場上一度給亞信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后者曾一度計劃收購前者,但這遭到了聯創方面的拒絕,然后才有了合并的故事。
記者經過了解也得知,從收購改為合并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在經過數年的高歌猛進之后,中國電信行業呈現出低速運行態勢。彼時國內電信行業的環境如同寒冬,當時叱咤風云的北電、朗訊等多個國外企業均遇到了生存危機,而挑戰卻仍然有增無減。不少硬件廠商開始在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尋找新的利潤點,逐漸進入電信服務與軟件領域,由設備提供商轉為服務提供商,由硬件廠商轉為軟件廠商。
此外,IT商業新聞網記者得到的未經證實的消息顯示,在亞信與聯創合并之前,亞信就已遇到經營隱患,據說其甚至曾一度打算出售旗下資產。這是因為其在運營商電信計費系統領域遭到了圍剿。在競爭白熱化的同時,價格跳水也異常嚴重。一些新興廠商采取的市場攻勢,并依靠后發技術優勢,使得亞信極力防守,漸失原有優勢。
在這樣的行業環境中,同亞信一樣,聯創的生存成本也日漸增高。因此就出現了如同電信設備商一樣"抱團取暖"的狀態,也是為了和對手抗衡。
《通信世界周刊》總編輯楊海峰在接受IT商業新聞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亞信聯創遇到的困難,與客戶高度集中、電信行業和全球經濟大環境息息相關,今年三大運營商在建設投資方面趨于保守,估計也讓包括亞信聯創在內的產業鏈上的公司暗自叫苦。此外,例如愛立信等公司也同樣經營軟件業務,但與傳統電信設備相比,這部分業務仍然呈增長態勢。所以亞信聯創也需要向海外更廣闊市場拓展。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假設微軟并購了諾基亞,它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大戰中的境遇就一定能改善嗎? 這次,躺著中槍的是微軟。它不僅被卷入了一起尚未發生的收購案,并且,還被認為是最佳主角。 6月9日,芬蘭方面密集傳出消息稱,三星有可能>>>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7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