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7日,南京維景國際大酒店空曠的咖啡廳內,個頭不高、身材微胖的盧洪波穿了一件一百多元的棕色貼身T恤,點了一杯蘇打水,與一般財大氣粗的煤老板迥異。
“你覺得我這個模式能成功嗎?”在介紹完尼彩的模式后,盧洪波突然從沙發上挺直腰板,微笑著問理財周報記者。他炯炯有神的小眼睛中放射出的自信的光已經不需要回答。盧洪波語速飛快,說到激動處甚至敲起了桌子,一年后的他,依然沉浸在自己建構的尼彩王國里。
2011年3月,煤老板出身的盧洪波帶著激進的“尼彩模式”殺進了手機業。他顛覆了傳統手機經過全國總代理、地區總代理、省代理、市代理、賣場等五六道經銷商體系的銷售模式,開始自己生產、自建渠道和售后服務,使手機從工廠直接到達消費者手中。更以“每部只賺10元錢”的瘋狂低價策略,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迅速在全國開設3500多家直營手機“工廠店”。
這個兩年前連短信都不會發的門外漢,招招不按常理。更出乎意料的是,盧洪波發布了一份“手機成本白皮書”。一紙激起千層浪,盧洪波的瘋狂舉動觸犯了眾怒,被業內譏笑為“傻瓜”、“小丑”和“價格屠夫”。
而盧洪波則頗為自豪地笑著告訴理財周報記者“業界一開始是對尼彩看不起,然后是看不懂,現在是看懂了卻跟不上了”。
3500家直營店
盧洪波認為尼彩的最大優勢就是有3500多家實體店。
其實,在智能手機領域,除傳統的銷售模式外,喬布斯開辟了新的游戲規則:以軟件賺錢。表面上,互聯網大佬們紛紛爭奪智能手機市場,其實他們的真正目的是在爭奪互聯網入口,植入自己的軟件,以服務賺錢。最賣力的就是360的周鴻祎,因為去年2月份360的產品被蘋果Store全線下架,親歷掣肘之痛的周鴻祎,便竭力聯合國內手機廠商推出自己的“特供機”。 上一頁1 23456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曾經的國產手機巨頭科健,在經歷了巨虧、主營業務停滯、重組等一系列波折之后,不得不開始通過拍賣資產來償還債務。科健的衰敗,是第一代國產手機廠商集體隕落的縮影。科>>>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8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