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全球經濟環境的持續低迷,全球IPO陷入低迷,這也直接導致PE/VC(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機構的IPO退出渠道不斷受阻。分析人士指出,目前PE/VC機構單純依靠IPO退出的方式急需轉變,并購退出正在逐漸被PE/VC重視。
清科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10月,國內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IPO數量銳減,同比降幅高達75%,并已經連續4個月下降。其 中,10月海外IPO退出案例為零,這是自2010年以來首次月度海外IPO退出完全停滯。對于私募投資者來說,如何選擇更好的退出渠道以獲得合理的投資 回報顯得較為迫切。
上海萬利高級投資經理潘雷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未來私募基金退出的趨勢將從目前以IPO為主到更加多元化,并購將會成為退出方式的重要渠道。目前私募基金在退出方面也在大力開拓除IPO以外的渠道。
近年來,并購交易呈較明顯的增長態勢。尤其是中國企業及私募基金赴境外并購的案例增長迅速。普華永道企業融資與并購業務總監蔡凌向本報記者表 示,歐債危機的持續蔓延引發了全球經濟及資本市場低迷,不過這也為中國企業境外并購創造了較好的機會。未來并購交易市場會有很多機會。
不過目前國內的并購交易渠道仍存在一定瓶頸。并購交易主要包括管理層收購、產業投資者和其他并購基金收購等不同的類型。潘雷表示,國外流行的管 理層收購在中國不太容易,特別是A股上市公司,因為國內股市的進出機制不是太靈活,包括國有股估值等問題;產業投資者并購方式是目前最為可行的,但是目前 大的產業投資者均為國企,機制不夠靈活。
此外,國內目前專門的并購基金還并不是很多,主要是因為這類基金一般需要杠桿,但在中國的銀行借貸做杠桿收購交易仍不容易。
關于并購退出的估值,上海某私募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目前并購退出的價格一般還不錯,只是因為創業板和中小板市盈率很高,所以目前并購退出的回 報會低于IPO。這也是私募投資者仍相對較為青睞IPO退出的原因。不過IPO方式的退出往往導致投資成本和難度相對提高。而并購投資如果有相對估值合理 的價格,也是較好的退出渠道。
清科研究中心董事總經理符星華近期表示,目前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退出方式當中,接近90%通過IPO退出,股權轉讓和并購退出方式是占比非 常低的,多元化的退出渠道尚未形成。數據顯示,在今年上半年當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共完成投資793筆、退出291筆,在這291筆當中有259筆依然是 通過IPO渠道退出的。目前通過IPO退出仍然是主流。
不過,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周士杰也預計,由于海外IPO的退出渠道不斷受阻,考慮到境內IPO數量也開始出現大幅下滑,所以PE/VC機構單純依靠IPO退出的方式急需轉變,未來勢必會考慮更加多元化的退出方式。
名詞解釋
并購退出
由于股票上市及股票升值需要一定的時間,或者風險企業難以達到首次公開上市的標準,許多風險資本就會采用股權轉讓的方式退出投資。雖然并購的收 益不及首次公開上市,但是風險資金能夠很快從所投資的風險企業中退出,進入下一輪投資。因此并購也是風險資本退出的重要方式。特別是近年來與國際新一輪兼 并高潮相對應,采用并購方式退出的風險資本正在逐年增加。
推薦閱讀
拉手網IPO區間價13至15美元 最多融資8000萬>>>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4/20111108/14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