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資本市場與中國概念股整體低迷的背景下,陳天橋希望盛大能擺脫外界資本的掣肘。如果此時他能成功地完成私有化,盛大將獲得靈活的一體化服務平臺,這有利于拓展游戲之外的其他新興業務
在搏殺納斯達克7年之后,陳天橋在資本市場上有了新的想法。
10月17日,盛大網絡(微博)宣布,該公司收到以董事長兼CEO陳天橋為代表的陳氏家族提交的非約束性建議函,擬以每美國存托憑證(ADS)41.35美元的回購價向股東收購全部盛大股票,進行私有化退市。
《IT時代周刊》得到的建議函顯示,陳氏家族將通過借款的方式籌集資金,該公司已經與其財務顧問摩根大通完成初步洽談,并獲得了對方的“高度信心函”。陳氏家族預計,除非合同條款另行規定,收購資金將于簽署正式收購合同時到位。
摩根士丹利的研究認為,陳天橋收購股份所需資金可能大部分來自公司所持現金。截至今年第三季度,盛大控制5750萬流通股,陳氏家族擁有其中的68.4%。根據計算,這次私有化將需要約7.4億美元的現金。盛大公司現金充裕,截至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共持有12億美元的現金。
易凱資本對此發表評論稱,盛大網絡尋求私有化是在正確的時間向正確的方向邁出重要的一步,如果私有化成功,將有助于釋放公司真實價值,同時為旗下公司資本操作騰出更大空間。
易凱資本CEO王冉表示,無論陳天橋選擇哪條路,都是在為所有海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未來探路。
盛大退市之惑
國內互聯網公司實施退市私有化策略早有先例。
2007年3月,TOM集團向香港聯交所提出計劃以每股1.52港元對旗下TOM在線進行私有化,整個私有化涉及資金15.7億港元。當年9月份,TOM在線從香港創業板退市,成為首家實施退市計劃的中國互聯網公司。3天后,它又主動從納斯達克摘牌。
TOM集團在解釋私有化原因時表示,TOM在線的核心電信增值業務下滑明顯,TOM在線私有化后作長期投資決定時,無需因為上市地位的制約而承受短期壓力。時任TOM集團CEO湯美娟聲稱,私有化后,TOM在線每年可節省約4000萬港元的營運成本。
與TOM在線私有化當年面臨的極度窘境不同,盛大完全沒有遇到生存危機。美國投資銀行SIG認為,陳氏家族的私有化舉動表明,他們對公司的長期前景很有信心,并可能引發網易和完美世界等公司的跟風。
此前,多家中國概念股上市公司創始人都曾表露出公司退市的想法。網易CEO丁磊就公開表達過悔意:赴美上市意味著公司要透明化運作,每個季度必須對外公布自己詳細的財務數據,這樣會造成我們比較被動。
事實上,最近一段時間,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的日子并不好過。由于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估值泡沫論、協議控制(VIE)結構監管政策前景的不確定性,以及部分公司的財務造假丑聞,從6月份至今,中國概念股受到美國做空機構的群體性“獵殺”。各大公司的股價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跌幅甚至遠超美國三大股指的下跌程度。
最近,首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中華網正式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已經數次推遲赴美IPO計劃的迅雷(微博)干脆取消了在美國上市的計劃。
近三個月來,除了逆市IPO開盤就遭破發的土豆網(微博)外,再沒有一家中國企業公布赴美上市的計劃。
中國概念股上市公司處于低谷,盛大也未能獨善其身。自2009年以來,盛大先后收購華友世紀、酷6,分拆盛大游戲(微博),并試圖謀求盛大文學(微博)等子公司單獨上市,以此試圖打造一個娛樂帝國,但市場給盛大戰略的估值似乎從未達到陳天橋的預期。2009年第二季度,該公司股價一度沖高到63美元,隨后一路下跌。過去6個月間,盛大股價跌逾三分之一。
回歸A股?
中國概念股在美國資本市場遇冷,這無疑給陳天橋的私有化戰略省下一大筆錢。
資料顯示,41.35美元的回購價比盛大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溢價24%,但比過去52周最高價低了24%。盛大方面表示,該回購價使公司股東有機會實現良好回報,因而這一回購計劃富有吸引力。對此,有分析認為,盛大少數股權集中度高,私有化提議很可能獲得通過。美國資本公司奧本海默的分析師指出,盛大資產組合價值可觀,此次融資障礙較小。
在包括陳天橋和搜狐董事長兼CEO張朝陽在內的諸多業界人士看來,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市場和用戶都在國內,投資者卻在國外,美國投資者很難理解國內互聯網行業的商業模式,企業價值無法真正得到體現。
2005年年底,陳天橋曾對美國華爾街公開表示強烈不滿,稱華爾街分析師不懂中國市場卻隨便指手畫腳。當時,盛大宣布對旗下數款游戲免費開放。消息一出,華爾街多家市場分析機構紛紛唱衰盛大,公司股價隨之連續暴跌,市值也蒸發數億美元。
在資本市場的避險情緒的作用下,一直被投資人看好的盛大文學也折戟在美國證券交易所門前。今年7月,原本計劃上市路演的盛大文學宣布,決定暫停在紐約證交所融資2億美元的IPO計劃。互聯網評論人士洪波認為,意味著中國公司在美上市窗口短期關閉。目前,盛大文學占據中國網絡文學70%以上的市場份額。
對于自己的得意之作不被資本市場接受,陳天橋顯然心有不甘。實際上,頗有戰略眼光的他早就在回購股份。去年3月,盛大董事會批準了一項價值2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財報顯示,去年第四季度盛大回購110.5萬份美國存托憑證;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回購了15.18萬份;第二季度盛大又回購了33.63萬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份,作為政協委員的陳天橋在“兩會”上提交了一份關于國際板的相關提案,并透露盛大希望回歸國內資本市場,“假如國際板推出,我們會第一時間申請。”就此,市場人士認為盛大的私有化或為了通過境外退市,回歸國內A股。
不過,盛大高級副總裁、新聞發言人張瑾對盛大可能回歸A股的傳聞予以否認,她表示,“公司層面和大股東層面,對未來可能會回歸A股都沒有進行過任何表態。”
事實上,因VIE監管與國際板政策的不確定性,加上盛大旗下仍有數家海外上市公司,即使盛大網絡完成私有化,但其回歸國內A股的計劃在短期內無法實現。
韓國投資銀行MiraeAsse就認為,盛大私有化之后幾乎沒有可用的現金,即使盛大籌集了足夠的資金完成私有化交易,公司其他業務仍然需要大量資金,如果盛大A股上市因故推遲,整家公司的運營將受到極大的影響。
娛樂帝國的困局
在外界看來,目前盛大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各個業務之間未能形成協同效應。
有分析人士向本刊記者指出,盛大實現私有化之后,陳天橋不必再為完成每個季度的業績指標而疲于奔命,并可借機梳理旗下的資本布局,集中優勢資源,專心勾勒娛樂帝國的版圖。
一直以來,盛大過于倚重游戲業務。今年上半年,盛大游戲營收占到了公司總營收約77%。另一方面,盛大游戲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同比僅增長14%,漲幅落后于騰訊和網易等競爭對手。
摩根士丹利就此指出,盛大網絡的非游戲業務的營收前景尚不明朗,短期內可能繼續虧損。該機構認為盛大歷史并購形成的整合風險依然存在——在剛剛過去的第二季度,受酷6及盛大文學等子公司虧損的拖累,盛大凈利潤僅有140萬美元,同比下降近94.8%。
在此情形下,如果能夠擺脫資本市場束縛,盛大可以將資金投入更大、回報周期更長的行業與項目,利用盛大現有資源,孵化出一批真正具有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
盛大從2002年開始加大投資比重。在過去近10年里,它們共投資了140多個項目。而從去年開始,陳天橋更是加大了對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投資。盛大在近期推出位置服務(LBS)的切客概念,就是希望抓住本地化服務這個大好機會。
從游戲到內容,逐步進入了視頻、音樂、文學、影視、社交等領域,一個全面的互動娛樂產業鏈圖景日益顯現。美國投資銀行SIG稱,盛大已經成為一家控股公司,充當了很多企業的孵化器,鑒于美股市場疲軟,盛大投資的多數業務因為處于燒錢階段且持續虧損而無法獲得較高估值,盛大可能認為,保持這些企業的私有化身份有利于創造更大的價值。
如果最終能夠達成私有化的協議,盛大將得到更多的靈活性。美國投資銀行PiperJaffray的研究報告認為,盛大私有化完成之后,可以強化集成服務平臺、孵化主營游戲業務以外的其他新興業務等方面,“與機構投資者相比,陳天橋顯然更能承受其他孵化業務所帶來的長期損失。”
推薦閱讀
IT時代周刊:撒旦VIE>>>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陳天橋推盛大私有化緩解娛樂帝國發展困局
地址:http://m.sdlzkt.com/a/04/20111121/15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