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海外上市中國企業尋求私有化退市案例并不鮮見。投中集團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到今年10月,僅PE參與的海外上市中國企業私有化的案例就有在美國上市的康鵬化學、大連傅氏集團、泰富電器、中消安及在新加坡上市的新達科技等數家,其中大部分仍在進行中。
適逢盛大私有化的這一段時間中,中國概念股頻頻遭遇做空,比如奇虎360受做空機構襲擊,分眾傳媒遭遇做空機構渾水研究沽空。
對此,博信資本合伙人安歆表示,尋求私有化退市的海外上市中國企業,有些是遇到了一些問題,但低估值是產生私有化動力的主要原因。
不過,在易凱資本(微博)CEO王冉(微博)看來,盛大的私有化運作被看做是在美中國概念股公司對未來出路的典型探索。“無論陳天橋選擇哪條路,都是在為所有海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未來探路”。
互聯網分析人士洪波微博表示,盛大網絡私有化的模式暫不具備效仿性。因為其他公司并沒用像盛大布局視頻、影視、網絡文學、版權等眾多領域,卻又如此受股價拖累。
貝塔斯曼中國總部首席執行官龍宇則認為:“在美國上市只是企業發展的一個手段,沒必要看得太復雜。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根據需要考慮私有化退市是很正常的。這說明中國市場在進步,企業的選擇增多了。(林曦)
推薦閱讀
分眾傳媒在美“趟”上渾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公司為何頻現退市
地址:http://m.sdlzkt.com/a/04/20111124/16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