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與快遞本是上下游的合作關系,但是電商的過快發展卻成為快遞業難以承受之重。各大電商在比拼價格之余,售后服務也已經成為競爭的重要一環。
為保證在競爭中取勝,京東商城、凡客誠品都采用自建物流配送系統的發展格局,亞馬遜在北京的物流基本上也是依靠自身的貨物配送體系,這意味著電商的業務觸角逐漸向下游延伸。但是成功推出天貓的阿里巴巴集團則堅持與第三方物流合作。在物流一方,順豐等實力雄厚的物流企業并不甘心自家的地盤為他人蠶食,反戈一擊的策略是將業務觸角引向產業上游,從快遞業殺入電商。當下即形成了電商、快遞混戰的三種局面:電商殺入快遞、快遞殺入電商以及電商快遞結成戰略結盟。
當現有的快遞服務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成為迅猛發展的電商的軟肋時,規模化的電商為了保障商品快速、安全地到達消費者手中,便著手自建物流體系,以進可能減少商品發貨后的不確定性,保障后期服務質量。而電商把觸角延伸到產業下游,除了物流體系建設需要巨額資金投入外,管理的難度也較大,對自身快遞人員的管理就成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電商物流體系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運營系統,實行市場化運作,甚至依據自身發展情況還可以對外承接其他企業的業務,其本身完全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盈利企業。雖然自建物流體系對電商來說如虎添翼,但倘若運作不當則很可能陷入尾大不掉的境地。因此對電商而言,自建物流體系并非是最好的選擇。
作為龐大的平臺,淘寶天貓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絕不自建物流體系,而是采取與第三方快遞企業進行戰略合作。這與天貓自身的經營特點有很大關系。天貓的平臺規模極大,據統計每天大約產生800萬個包裹,自建物流將是一個極其艱巨的工程,這并不符合社會化分工的規律,因此天貓認為與其做個“大而全”的網購平臺,不如做個更具專業性的強大電商。因此在5月28日,天貓高調宣布與九大快遞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并簽署了框架協議,通過與物流企業結盟的方式保障其售后服務,實現雙贏。
作為網購產業鏈下游的快遞業,可謂是“成也電商,敗也電商”。電商的迅猛發展為快遞業推波助瀾,而其過快的發展速度也成為快遞業難以盡數消化的“蛋糕”,但這終歸是B2C發展的必經之痛。不料物極必反,電商不但自建物流體系,而且實現了跨省跨地區配送,從送貨人員到基地建設、倉儲物流,規模越來越大,一旦申請到快遞經營執照,將大有蠶食快遞業的勢頭。
在這種態勢下,快遞業雙管齊下來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惡化。一方面,圓通等快遞大型企業堅決反對電商自建物流快遞企業,并呼吁郵政局和快遞協會出臺相關規定,制止電商“染指”快遞行業的業務領域。另一方面,順豐等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準備向產業鏈上游發展,構建自己的電商平臺。就后一個解決措施來說,成熟的物流和倉儲系統是快遞業做電商的重要保障,這的確是順豐等大型企業的優勢。但是從開始自建門店到籌劃涉足電商市場的過程中,下游行業向上游拓展業務領域之路的艱難程度要遠遠大于電商向下游延伸業務觸角。因為電商所需面對的招商、龐大的運營資金以及整個平臺建立、運營中的管理問題,與快遞業的管理和運營相去萬里,完全不同。即使涉足電商,如果淺嘗則止、沒有形成一定規模,首先就會在價格戰中敗下陣來。基于以上考慮,圓通速遞并不贊成快遞企業進入電商業務領域的發展戰略。
因此,無論是電商自建配送體系,抑或是與快遞分工合作,還是快遞涉足電商,三種發展模式都是立足于自身既定位置尋找出的運營方案。三種模式均有利弊,哪個最佳并無定論。由于不同企業運作方式不同,無論是電商還是快遞企業都在探索中前行,應該說沒有最佳模式,只有最適合自身的模式。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快遞混戰愈演愈烈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616/68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