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價值:用戶>流量
估值曾達到1.6億美元、登上過《商業(yè)周刊》封面、被認為是所有媒體的未來——擁有這些“光環(huán)”的社交網站先驅Digg,7月12日完成了其創(chuàng)業(yè)8年的命運,被紐約科技開發(fā)公司Betaworks以50萬美元的低價購得。Digg于7月13日證實把品牌、網站和技術賣給了Betaworks。而售價,相對于其曾經的表現(xiàn),真的微不足道。據(jù)《華爾街日報》以及《大西洋月刊》的報道,Digg之所以淪落,是因為社交媒體的價值體系中,“用戶>流量”。顯然,Digg搞錯了這個不等式。
Digg失去了未來
50萬美元賤賣真的讓人大跌眼鏡,有人出價更高。不過,Digg最終認定Betaworks的品牌復興計劃是最好的。5月份,華盛頓郵報公司以1200萬美元吃進Digg公司工程團隊的15名成員(占Digg員工總數(shù)的一半以上),讓他們?yōu)槠煜聰?shù)字媒體公司SocialCode工作。LinkedIn則以375萬至4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該公司15項專利。
Digg曾是硅谷最有前途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之一。這家網站創(chuàng)辦于2004年,目的是讓消費者把自己搜集的新聞和其他互聯(lián)網內容匯聚在一起,而不是依靠報紙編輯做出選擇。Digg用戶在網站首頁上傳鏈接,然后其他人會為他們的選擇投票,以此來決定他們上傳文章的名氣。
網站很快成名,這要在一定程度上歸因于創(chuàng)始人羅斯(Kevin Rose)。羅斯是一個適合上電視的人,他之前在有線電視臺做過談話節(jié)目主持人。2006年,羅斯登上《商業(yè)周刊》(BusinessWeek)封面,封面標題是現(xiàn)在已經眾所周知的“這個孩子是怎樣在18個月內賺到6000萬美元的”。6000萬美元指的是當時Digg的估值。
但在2010年年初,隨著Facebook和Twitter人氣暴漲,Digg的用戶開始流失。這是因為用戶更喜歡讓朋友或他們關注的人推薦文章。Digg做了一些重新設計,其中一些不是很受用戶歡迎,這也對公司造成了打擊。據(jù)comScore的數(shù)據(jù),到2010年年底,Digg的用戶數(shù)量下降超過了一半。2011年3月,創(chuàng)始人羅斯辭職,現(xiàn)在谷歌風投(Google Ventures)工作。
Digg搞砸了自己
Digg模式曾經很誘人:用戶將控制互聯(lián)網,并制作網上內容,而原有的“守門員”將被打倒。然而,Digg的許多用戶很快發(fā)現(xiàn),新的“守門員”仍緊密控制著網站的內容流。出于社交和盈利動機,這些人操縱了Digg的系統(tǒng)。Digg也一直未能找到一種方式,在其網絡社區(qū)中整合重量級用戶,同時避免給予他們太大權力。
沒有解決這一最大的問題,導致Digg漸失競爭力。對于提交的新聞,用戶可以進行“頂”和“踩”的投票從而決定新聞排序。在實際情況下,即使新聞獲得了較高的用戶支持,也不會獲得更多流量。只有Digg的算法選擇這條新聞,并將其放置在網站首頁上,這條新聞的流量才會上升。
如果希望讓內容一直出現(xiàn)在Digg主頁上,那么就需要將其當作一項工作。有人認為,這是新聞企業(yè)工作的重要一部分。更多人則將這一工作外包給了第三方。在失去編輯的職業(yè)道德之后,Digg的許多重量級用戶開始推薦一些垃圾新聞,而不僅只是由合法作者和網站制作的優(yōu)質新聞。
與此同時,普通用戶開始意識到,他們推薦的內容將不可能有機會登上Digg首頁,他們沒有機會決定網民將會看到什么,而是被Digg和大批“社交媒體顧問”愚弄。
推薦閱讀
“建設公眾訴求信息管理平臺,改進信訪模式”。近日,這一社會管理領域的重要理念性突破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據(jù)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近日下發(fā)《關于大力推進信息化發(fā)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Digg 50萬美元賤賣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718/76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