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中國知識產權狀況在總體上發生了重大變化,令人鼓舞,中國采取的措施非常積極!7月23日,微軟副總裁、微軟法律及公司事務部副總法律顧問理查德·索爾(Richard Sauer)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單從知識產權角度,去年開始,SIPO每年收到的專利申請已超過日本和美國,這種趨勢未來還會繼續!
2011年是一個拐點,此前中國專利數一直排在日本和美國后面。據微軟方面提供的數據:去年SIPO(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專利數達到約36萬,美國達到約為34萬,日本則約為32萬。微軟方面預計,今年中國批準的專利數將與美國、日本進一步拉開差距,達到約39萬。而到2015年,中國這一數值將約為49萬,美國為約37萬,日本則為約29萬。
“一個更有趣的問題其實是,都是誰在申請這些專利?”理查德指出,實際上外國公司不是中國這些專利的主要申請者,他們絕大多數來自中國——中國的個人或公司。據記者查閱的資料,2000年到2010年,中國本土獲批的專利申請者數已從外國(包括個人和公司)和本土(包括個人和公司)雙方持平的各約2.5萬個上升到后者約為前者的三倍左右。2010年中國本土申請方獲批專利數達到28.8萬,外國方申請獲批專利數則為約10萬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胡錦濤在今年7月全國創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即提到了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的關系,包括進一步優化創新環境,完善和落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政策措施,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
7月23日,記者就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問題及知識產權與創新之間的關系專訪了微軟副總裁、微軟法律及公司事務部副總法律顧問理查德·索爾。
專利訴訟高發
《21世紀》:去年開始,SIPO每年收到的專利申請數量超過日本和美國,但同時去年開始中國專利訴訟的數量也開始高于美國,您怎么看兩者之間的關系?
理查德:首先,大家可能認為中外企業間的訴訟很多,但實際上絕大多數訴訟都發生在中國企業之間。所以很明顯在專利領域,中國企業對專利的看法發生了變化,開始尊重知識產權。
關于專利訴訟的另一個熱點是,它已使歐洲和美國專利變得模糊,尤其是在歐洲、美國和其他國家出現了越來越多與手機和平板電腦相關的訴訟。鑒于訴訟增加,有人擔心專利體系是否會走上歪路,因為他們認為,如果這個體系運轉良好就不應當出現這么多訴訟。但實際上,我認為沒有起訴其他公司的公司是因為沒有發現受到侵害。從科學角度來說,這個體系正在以人們當初期待的方式運轉。
《21世紀》:你的意思是,每當出現突破性技術創新,就會出現知識產權訴訟高發的情況。
理查德:回顧歷史的確是這樣。企業之間互相起訴,最終訴訟各方重新審視法庭的判決,然后繼續訴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19世紀中葉,縫紉機是當時最先進、最重要、得到廣泛應用的一門技術,中國農村地區的很多家庭也都有一臺縫紉機。而在美國,當時相關公司就發起了很多訴訟,因為很多公司以極低價格銷售相同產品。美國鐵路開始流行時也發生了很多訴訟。美國高等法院還處理過很多與電報相關的訴訟,電話也是。發明了飛行機器的萊特兄弟與競爭對手也進行了很多訴訟。還有無線電技術等。
歷史上,你可以發現很多這樣的例子。新技術伴隨著一波訴訟是很平常的事情,直至人們更好地了解誰在哪些創新領域有相應權利。最終,訴訟會消失,協議和授權會結束訴訟,而技術會繼續向前發展。
《21世紀》:是否能介紹一下移動設備領域的相關情況?目前在功能上,各個產品相互融合,必然會侵犯到其它人的專利。
理查德:比如智能手機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手機,它們是上網工具、數碼相機、數字錄像機、音樂播放器、電影播放器、電子郵件、GPS導航等等。它融合了多種技術和設備,而其中任何元素都是不同公司多年的研究成果。
在相機領域,有尼康、奧林巴斯和柯達;在導航領域,你會想到Tom&Tom和Garling;在計算機領域,你會想到微軟、IBM和蘋果。各種技術都是不同公司多年努力的結果,其中包含數百甚至數千項專利。因此,當這樣的設備開始流行并在全世界售出數億臺時,會出現很復雜的知識產權訴訟。因此出現訴訟高峰一點都不令人吃驚。
從歷史角度來說,所有這些訴訟都會以類似方式結束——知識產權擁有者簽署商業協議,而創新會繼續。我們不能忽視為某個設備的誕生做出貢獻的人,這對他們是不公平的,例如三星、尼康和柯達等公司。另一個極端情況是:如果爭議不解決,我們不允許這樣的設備存在。
最公平、最合理的方式是雙方達成協議,對各方知識產權做出公平補償,以便讓創新惠及消費者。
創造創新能得到回報的環境
本使命就是解決全球面臨的社會、經濟及醫療問題。技術扮演著重要角色,創新是解決這些挑戰的方式。
鼓勵人們創新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很多人的認可。從美國和其它國家的發展歷史看,公共部門需要為個人和企業創造創新的環境,讓創新能夠得到回報。這就需要制定知識產權框架,讓冒極大風險進行創新的人可以在很長時期內獲得回報。這就是為什么知識產權很重要,因為它為人們愿意創新奠定基礎。
奠定這個基礎的唯一方式是創新思維,讓技術得以傳播,并使更多人應用這些技術。每次有人發布一個發明,這個知識就變得公開化。這增加了全人類的知識。知識產權問題的透明化也擴大了人類的知識庫,知識產權也實現了技術轉讓。
由于知道知識產權法會保護其權利,企業就愿意而不是害怕分享技術。在現代專利體系出現前,企業更多是依賴對商業秘密進行保密處理。而現代專利體系建立后,人們可以分享專利,授權給其他人并確保自己權利受到保護。這有助于知識的傳播和技術轉讓。
《21世紀》:我注意到,微軟每年的研發投入達到95億美金,這里有多少和知識產權相關?
理查德:專利策略在每一家公司都不一樣。對于專利問題,我們認為重要的是相關各方坐到一起,就解決專利問題達成協議。過去10年,我們簽署了1000多個專利許可協議,授權其他廠商使用微軟專利,包括全球各地,各技術領域,各種規模的企業。
此外,我們過去10年向其他公司支付超過45億美元,以便使用他們的知識產權。這些關系是雙向的,而不是單項的。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知識產權受到尊重,那么我們也必須尊重其他人的知識產權,通過向其他公司支付授權費的方式展示我們的尊重。
推薦閱讀
二十年前,中國新聞有兩大的主題:一個是何時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另一個是中國何時能主辦奧運會。1993年中國申奧失敗,1995年中國申請加入世貿組織。經過漫長等待,兩個目標先后在2001年實現。十年時間過去,中國舉>>>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微軟副總裁理查德:創新能力取決于專利保護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730/78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