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康斯坦丁)當涉及大部分人的出行問題時,公共交通系統在風格、安全、擁堵程度、無污染、低成本等方面比私人出行工具更具優勢。但當我們見證了私人交通工具的巨大動力的同時,盡管一個世紀以來世界很多城市為基礎設施建設所累,未來公共運輸新概念似乎沒有得的同樣的認識水平。
然而,隨著一些積極的計劃的實施,21世紀無疑會為我們帶來新的運輸方式,重新定義我們觀念中的公共交通。那么在50年內到底會有哪些運輸概念會成為現實呢?那就看看我們挑選的最拉風的十大運輸概念吧。

超導真空列車
雖然快速、便捷的磁懸浮列車系統已經問世幾十年了,但始終沒能大眾化、普及化,或許是系統成本所限,抑或是還沒有由它來取代傳統鐵路運輸系統的強烈需求。不管怎樣,隨著幾個磁懸浮未來新概念的提出,這個想法是不會淡出我們的意識的。
真空管道運輸系統設想在國際旅行中超導磁懸浮列車于真空管中的速度可以達到6500公里/小時(4039英里/小時),也就相當于從北京到紐約只要兩個小時。這個系統的倡導者表示ET3的效率可能是電動汽車或火車的50倍。
Terraspan則憑借其對網絡超導技術的洞察眼光而比超高效率的公共交通走得更遠。除了提供基礎設施外,這個網絡還將將零損失的電力傳輸到每家每戶瑞士也提出了一個500公里/小時(310英里/小時)真空訓練項目,但同時Swiss metro網站也指出:“如此超前的技術及其后續技術現在也只限于計劃之中。”

基于弦理論的運輸系統
另一個高速運輸概念旨在介紹另一個傳統的運輸系統,這個系統沒有天文數字的造價,它就是Anatoly Unitsky的弦運輸系統。這個理念是基于所使用的是什么樣子的重型地面電線而不是負荷強度來用高壓電線來支持車廂。
該系統的支持者認為它在成本方面和效率方面有很大優勢,其成本大約比一條鐵路、磁懸浮系統、單軌系統或高速公路便宜了3到10倍,其效率相當于一個80千瓦(107馬力)的馬達將一輛乘載20人的客運車加速到時速155英里(250公里/小時)。

變身的運輸系統
將地面鐵路概念進一步深化的是羅伯特·c·普廉姆的管狀軌道。在該系統中列車將自己攜帶軌道,而輪子和馬達都包含在列車經過時速可達240公里/小時(150英里/小時)的高架環之中。因為該設計對現有的基礎設施的會損害是最小的所以它能夠被人們欣然的接受而成為現實,該管狀鐵路預估建造成本可能比傳統的城市鐵路網絡低60%。

共享軌道的運輸系統
當需要減輕城市交通擁堵狀況,同時充分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共享軌道運輸絕對是最有趣的一個公共交通概念。這種共享的車子行駛在嵌在車道之間的小型軌道高架上,乘客也只需通過高架來上車和下車。這樣一來城市道路承載能力增強、交通也不會中斷同時也不需要構建完全獨立的軌道系統。這似乎是一個雙贏的選擇,但現階段我們還沒有了解到任何關于這個項目試點的相關消息。

人力公共運輸系統
另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十佳運輸方式是空浮單車運輸。這個人力單軌系統借助源于軌道的單車資料庫系統來選擇出行的最佳路線。現在在新西蘭的Agroventures你就可以搭乘到空浮單車,其時速可達45公里。因此這個概念也可以移植于冒險公園項目。該公司在2010年獲得了谷歌的100萬美元的投資并隨即投入到其10~100的項目之中,同時他們還表示很快就會建造第一個供大眾使用的空浮單車系統。

集高速與替代能源為一體的運輸系統
尋求更有效的運輸系統并不一定要以犧牲速度為代價。SolarBullet項目旨在通過為軌道配置系統運行所需110兆瓦電力的太陽能電池板為亞利桑那州的火車提速(提速到每小時220英里(354公里/小時))。這個項目目前正處于研發階段,也面臨著幾個障礙,其中比較大的障礙是估計會有高達270億美元造價。
在這個項目上,太陽能并不是被考慮到的唯一的驅動列車的替代能源。T-Box設想納入該系統的渦輪機運作可以利用造價不高的風能來得以實現。

通過道路充能的運輸系統
無觸點的系統允許個人電動汽車充電加能的同時也使得大眾運輸更環保、更有效。該技術以被證實了的例子是韓國科學技術高級研究院(韓科院) 研究人員所開發的無軌火車。該項目在首爾果川大公園進行試點,通過運轉一個發動機和以地下2.2公里部分供能的三輛客車得以實現。
那么,為什么不直接用插座給電動火車充電呢?這里的優勢在于,該類型的車輛運行只需要目前市場上電動汽車運行所需電能的五分之一。雖然這意味著效率的提高,但這也需要權衡引起非接觸式充電效率上的損失,韓科院的實驗曾達到了74%的峰值。韓科院表示這項技術在未來幾年內能夠商業化。

無人駕駛的運輸系統
目前我們認為的公路和鐵路運輸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到2050年這種區別將微乎其微。一般說來公共交通的好處之一是它避免了固有的由私人司機個人造成的交通混亂。“Follow-the-leader”系統就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生的。它通過一輛與其他車輛無線互聯頭車引導其他車輛自動遵循頭車運行軌道行使。該系統擁有私人運輸的靈活性,唯一需要額外的基礎架構是無線連接車輛的電腦系統。該技術在提升道路安全度,減少交通擁堵,減少車輛的燃料消耗等方面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推薦閱讀
楊榮山稱對方“恩將仇報” 7月27日,iPad商標由深圳唯冠轉至蘋果公司名下,但這場風波并未就此了結,故事出人意料地急轉至第二個章節。之前在案件中為深圳唯冠代理的國浩律師事務所與廣東廣和律師事務所于上周先后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軌道狂飆 未來最拉風的十大運輸系統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806/79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