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答這一問題,可能寫一本幾十萬字的書也并不為過,畢竟這一話題太廣太雜,不過就我們面對問題時的思路一樣,解決好的幾個方面的認識,對于日后真正采用云來說只有好處并無壞處。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什么是云?這個問題可能有點可笑,云在中國至少已經熱炒幾年了,正在教育這一市場的廠商不勝枚舉,似乎如此頻繁的理念宣傳,早已上圈內人對云了如指掌,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到底什么是云?其實你早已擁有云
現在,對于基于虛擬化的云實現,很多人都能說得頭頭是道,是的,他們在這方面基本不會說錯,因為后面是若干廠商教育的結果。比如,你要用開放式的、標準化的基礎平臺,先做虛擬化以將IT資源池化,然后再放上一個集中管理的平臺,對它們進行統一、靈活而動態的調試,最后配合上層的應用做到有序的資源(包括基礎設施、應用平臺與應用)的交付,或者說是按需消費。這對于搭建現在化云架構來說,是正確的,也是公認的理想道路,然而對于具體的用戶來講,并非就是更有效力的方式。
我認為,云有廣義與狹義上的兩種理解,上述的云實施路線與目標,可以認為是一種狹義上的云,狹義上的云更具技術色彩,更偏向于云是一種新的IT技術與手段。狹義的云具有一定的普適性,然而我認為在部署云之前,要更看重的是廣義上的云,理解好廣義上的云,對于任何用戶都是適用的。
如果說狹義上的云,是一種技術、方法和手段,那么廣義上的云,則就是一種模式與理念。事實上,這種理念與模式自從IT開始為企業服務以來,就一直存在,現如今,它只是借云的名義和狹義上的云技術手段再次在我們視野里閃動而已。自從企業開始使用IT,IT就一直是在為企業業務所服務,只是服務的量級不同罷了。所以說,那些認為云讓IT與業務結合的說法并不嚴謹,原來就是有結合的,只是以前因為技術的原因不能讓IT對業務產生更強的支撐——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與業務結合廠商之所以說云讓IT,還是把云看作是一個技術手段。
我認為,廣義上的云就是企業業務與其支撐者的核心關系,簡而言之——廣義上的云就是通過更好的資源管理以為業務更好的服務,其結果是以更低的成本帶來更快速的業務創新、更靈活的市場響應、更準確的市場營銷,最終帶來更高的收入與利潤,確保企業健康成長。這個目標似乎當前狹義云的宣傳一致,但請注意,這里沒有提到任何的技術(包括IT)、產品與方案,它是一種核心的理念,與技術無關。由此展開,我更認為,云其實一直存在于企業之中,只是有的更原始,有的更現代。
打個比方,傳統的非虛擬化的數據中心,是否可以提供云的服務?這對于很多廠商的理解與宣傳來說,是不可能的,是個偽命題。但我的答案是,當然可以,只是效率不高。狹義上的云強調快速的、靈活的、自動化的按需供給IT資什源,但快速的、靈活的、自動化的量化標準是什么?似乎并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以一最傳統的例子來看,業務部需要上新的應用,向IT部門申請資源,傳統的IT部門會報批新的服務器,一周左右上線。狹義云的IT部門說,我們可以一天或幾分鐘之內為你配置好所需的資源。在一些廠商看來,這就是云的優勢,從一周降到一天或幾分鐘為業務提供所需的資源,但原來那個需時一周的傳統數據中心,是不是也可以說比那些要一個月的IT部門更有效率?
如果從一個IT資源的供給流程上,傳統IT與新的云IT并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大家都在為業務部門服務,業務部門有需求大家都在根據相同的認知——業務的需求量與配置要求——來滿足他們的要求,只是一個因為是物理機而需要新購買與審批,更多的由人工來完成資源的部署與交付,另一個是虛擬機而可以快速生成,通過自動化的協同管理軟件按照腳本生成相應的業務實例交付服務,所以在速度上有明顯的差別。但請注意,這里除了技術上的差異,并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因此,我們不能因技術而影響我們對本質的理解——如何更好的通過管理為業務提供更好的IT服務,只有云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嗎?錯,云早已在你的IT系統之中,你要做的只是根據實際的需求,更好的改良它,而非陷入狹義的云不能自拔。
從IT的云服務為業務提供支撐展開考慮,我認為以廣義云的理念可以將所有與業務支撐有關的內容都納入“服務”的范疇,因為企業資源的更好的管理最終就是為客戶或是核心業務服務的,IT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我們現在可以明確一下我所說的廣義云的定義——全局的業務支撐管理,為客戶與核心業務提供完整的服務,狹義云更像是其中IT管理與服務的一個子集,因為IT也屬于業務支撐的一部分。
廣義云與狹義云的關系,廣義云強調的是從面向客戶與業務的服務視角,將包括IT在內的所有支撐系統都以服務的模式管理起來,最終形成為客戶與業務服務的一個云模式,而不僅僅只是IT層面的進步,因為很多時候,業務支撐體系的改變也同樣會影響到IT的建設,所以對于企業而言,更應從廣義云的角度全盤考慮
對技術的理解與采用影響著企業云的構建與效力
我一直強調,云的本質在于管理與服務,采用更好的技術只是為了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而非本末倒置——受到某種技術的影響來破壞你的管理和服務。就狹義的云來講,各廠商的技術理念都有可取之處。x86服務器廠商認為它們的云平臺才是更好的選擇,UNIX服務器廠商也同樣認為它們更適合私有云,有的則說你把IT系統或業務都外包是更好的選擇,我不否認這其中的合理性,但廠商根據自己的擅長與市場需求的宣傳都是有目的的——這一點也同樣不容否認,尤其是當你的IT已經由多種環境和系統構成的時候,更需要以廣義云的理念來約束自己的沖動與理解——以全局的角度將對IT的管理和服務的交付全盤考慮,否則你將面對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云環境,這和傳統的一臺服務器一個應用的配置并沒有質的變化。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什么樣的云才更具“效力”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808/80370.html